2. 第 2 章 (第2/2页)

向着那边看了好几眼,才发现那边还做着一个他。

那个自己记忆里,整个冰场最会哭的小孩儿。

林琅6岁接触滑冰,10岁才开始正式学习,而在这期间他一直都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小胖子,冰场里的孩子欺负他,他也不会想着怎么反击回去。

只知道一个人躲到磨刀室后边的角落里,没完没了的哭。

沈潋秋打从14岁进入冰场和他爷爷一块儿学做冰刀,一直到16岁独自出国留学,这期间的两年时间,不知道被他的哭声骚扰了多少次。

那个时候他就总是抱怨,没见过哪个运动员有他这么爱哭,像他那么怯懦。

而如今距离他俩初见已经整整十年的时间过去,眼前那个曾经胖胖的,和他说话都不敢抬起头的小孩已经长成了身量纤细的少年。

可浑身的气质,却依然没怎么改变,还是和从前一样带着宽大的帽子,将自己整个人完全的缩进角落。

就好像除了身材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改变。

还是和以前一样,怯懦的一如既往。

“这一次来参加选拔的,正经有几个好苗子,就比如那边那个穿大v领白衬衣的那个,叫汪远,还没进省队,就已经很有个人风格了,跳跃挺不错的,是这次选拔赛的头号种子选手。”

“还有那边那几个,虽然跳跃上差了那么一点,但滑行和旋转都还不错,也算是可以培养着试试的人才。”

中国在花滑项目上的成绩,一直不算亮眼出众,所以即便是在冰雪项目发展的最好的东北,花滑的普及度也不算太高。

高昂的付出和不确定的回报像是一头拦路虎,拦住了太多家长将他们的孩子,送往冰场专门学习花滑的道路。

同时也导致了中国花滑项目上的人才储备,普遍不足,成绩较好的双人那边,还有那么两对能够算得上是后继有人。

可到了相对较弱的单人这边,可就是青黄不接了,不论男单还是女单,基本上都是就那么一两根独苗苗在撑着。

等到这独苗到了年纪,再一退役,那可就真不知道要到哪里找人,才能顶得上去了。

“这个汪远真的挺不错,再锻炼个那么一两年,也许真就能出点成绩。”

“一会儿到他的时候,你好好看看,没准真就能看得走不动路,让我今天一下子收获两员大将呢。”

沈潋秋坐在观众席上,听着黎冰在他耳边喋喋不休的说着有关于汪远的事。

可实际上,他的眼神却一直就没有离开过林琅所处的那个角落。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