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1/4页)

陆云奇身旁姬雨欣见得李易表情,自是明白李易之意,一双美目白了陆云奇一眼,一把掐住陆云奇的腰间,嗔道:“就你多事,小李道长可是佛教大能呢?”

陆云奇疼得呲牙咧嘴,一拍脑袋,恍然道:“哦,师妹你不提,我倒是忘记了,可惜啊可惜!”

陆云奇言语中,真是说不尽的惋惜之意……

有了陆云奇言行的插浑打科,场上气氛倒是不再绷紧,那茅山派大茅真君茅远与李易乃是旧识,这会站起身来笑意盈盈的望着李易,回礼道:“李道友有大恩于我茅山派,即便李道友不是东林寺监寺长老,受我茅远一礼又如何?”

李易有大恩与茅山派,茅远又何尝不是有大恩于李易?五年前李易在滕王阁广场上,被觉能门下七罗刹困于罗刹阵中,若非茅远指点九宫飞星步法,怕是李易的一条小命就要交待在那里。

再说,方才诸人威压自己,李易可是冥冥之中感觉,茅远并非其中之人,单此一举,李易便对茅远心怀感激,见得茅远向自己还礼,李易连忙再次还礼,道:“前辈恩情,小道毕生难忘,万不可如此折杀晚辈。”

广场上众人见得李易与茅远问答,再一次啧啧称奇,原来李易与茅远早就相识,听茅远之言,仿佛那李易还有大恩于茅山派,这李易到底凭借的是什么,竟能施恩于道教千年大宗茅山派?

众人看着李易的身影,心情真是无比的复杂,这个云山派李易,还是先前的那个连上台走路都要踉跄的小道士么?

世事果然难料啊,一转眼间,那个被众人嘲笑鄙夷的李易,就立在中宫台前侃侃而谈,接受着一个又一个修真界顶尖人物的行礼。

而方才还在嘲笑鄙夷李易的自己,只能怀抱着满心的羡慕嫉妒恨,眼睁睁的看着!

待得茅远重新坐下后,嵩阳书院院长王子师先生站起身来,拱手向着李易还了一礼,朗声而道:“鄙人嵩阳书院王子师,方才没按捺得住心中的好奇,与诸位道友一起向你一介晚辈施压,这一礼就当是道歉赔礼如何?”

王子师头戴儒巾,身着儒衫,手中持一根约摸三尺长短,一寸见方的碧绿莹翠的竹板,讲话一字一顿,咬文嚼字清晰无比,这样子倒让李易想起了私塾中严厉的启蒙老师。

嵩阳书院乃是儒教四大书院之一,修习的乃是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以“心”为本,以“格物致知”为用,传有四句口诀,称之为《王阳明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未完待续……)

第二章 游历 一三四 郭不守之威

算起来,本书又是连续更新半个月了,才想起每天的码字,我又是难得的坚挺了一把啊,嗯,人都是逼出来的啊,还是要给自己压力,死也要撑住,想一想,困难总是要在坚持中挺过来,嗯,再一次鞠躬拜谢众位道友的支持。

………………

难道说,被普世禅师遗命之人便是眼前的李易?李易何德何能,胆敢以弱冠之身出任佛教四大宗之一的东林寺净土宗监寺长老?

慈苦方丈站在中宫台上,体会着台下的群情汹涌,手中一颗一颗的捻动佛珠,口中低低的宣着佛号,微闭着的双目中透出一丝睿智的光芒。

虽说出家人六根清净,可出家人也要吃五谷杂粮啊!中宫台上诸人皆是一派宗师,早炼心炼体,修炼得水火交汇阴阳相融,然而既处一门之长,心中总也扫除不了那份对门派牵挂的执念。

自诸子百家诞生起,三教九流间的争端就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众人皆知如今修真界的道儒佛三教并列,可谁还记得道儒佛三教风光的背后,是以其它诸子百家的没落为代价。

汉时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教得以大兴;元时有大都的“佛道之辩”,使得佛教一统天下;明代有嘉靖皇帝以道君自居,道教重新夺。无。错。小说 M。quLeDU。Com回三教之首的位子。

如今修真界风云变幻,三教表面一团和气,然而暗地里的争端难道又少了?否则,也不会有五年前在江南西道,道教天师派,佛教东林寺,儒教白鹿洞书院的相互攻讦不休。

五年前东林寺的种种变故。虽在修真界秘而不宣,可如何又瞒得过少林寺的耳目?慈苦大师在听闻普世禅师将圣莲令传与李易,并任命李易为东林寺监寺长老之时,第一感觉便是谬不可言。

非是慈苦大师执门户之见,实是此事过于匪夷所思。

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