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椎诜饕氯ィ�阑舾呙诺瑰镉�崩丛廾浪�母呓谟胫匾��馕耙党浦��疤煜轮�缡浚�詈钪�峡汀薄�

可见,从这方面看,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对柳敬亭的角色安排,是受着题材与主题的限制的,他写的毕竟不是《柳敬亭传》,然而,尽管如此,孔尚任在剧中对柳敬亭的评价还是极高的,为此使用了各种技巧,在柳敬亭的每一次出场中都着力表现了柳敬亭的正面形象,具有不平凡的气概、胆识、才能,他所依据的,其实就是当年这些复社士人对柳敬亭的极高评价,以及故老传说。

所以,我们应将《桃花扇》作为研究柳敬亭的可靠资料,清人雪樵居士已经是这样看待的,说“明季柳敬亭;……《板桥杂记》、《桃花扇》传奇详其颠末。”而孔尚任本人则在《桃花扇凡例》中说;此剧中之“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锺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他从搜集史料,构思创作,前后十多年,三易其稿,态度极其认真严肃。

总之,《桃花扇》与复社士人留下的关于柳敬亭的诗文一起,向我们生动展现着柳敬亭的音容笑貌、智慧才能和高贵品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

第四部份 挺身中流 称柳将军

一, 受任危难

在明末局势纷纭的年代,柳敬亭一时竟然成了武昌军中最重要的幕僚,所以才在诗人笔下被称为“诸侯之上客”。当时,明朝将军左良玉,被李自成战败后,撤至武昌,兵力渐至数十万,粮秣紧缺,军心不稳,移兵九江,有继续移兵金陵就食之议,扰攘劫掠,人心惶惶。南京作为明朝“留都”,大为惊恐,眼看士大夫们笙歌酒色的日子快要过不成了,因此要想办法劝阻左良玉。兵部尚书熊明遇请左良玉的恩帅侯恂(侯方域之父)移书劝左,北掌院的李邦华发九江库银十五万两给左良玉,以补六月粮,左良玉于是不移兵东下,“留都”松了一口气。

就在左良玉小驻皖城时,与守皖的将军杜弘域杯酒相接之中,说到身边无谋士,极想得到这类奇人异客,杜将军说,我有个朋友,可以辅佐你,但他在南京,我可以发信召他到你那里去。左良玉回武昌后,因为军队的事情,与杜弘域有了矛盾,杜弘域这时想到柳敬亭,觉得唯有这个人的智慧能为他排难解纷,就发信召柳敬亭到皖城,把事情说给他听,请他能到武昌一趟,从中斡旋。柳敬亭接受了这个拜托,并且立即动身前往。

这个事情,记载在吴伟业为柳敬亭作的《传》中,黄宗羲为柳敬亭作《传》也采用此说。孔尚任作《桃花扇》,情节中让柳敬亭主动请缨,做了为侯恂送书信给左良玉的信使,说:“让我老柳走一遭何如?”又说:“我柳麻子本姓曹,虽则身长九尺,却不肯食粟而已。那些随机应变的口头,左冲右挡的膂力,都还有些儿。”唱道:“舌战群雄,让俺不才;柳毅传书,何妨下海。”(第十出《修札》)。这一戏剧安排,虽为艺术之需要,却也是基于柳敬亭在当时很不平常的情况下被派去武昌见左良玉的事实。不管怎样,柳敬亭当时受任于危难之中,以一介评话艺人,而义不容辞、挺身参与到颇为重要的军国之事中去了。

二,从容闯幕

柳敬亭见左良玉不是顺顺遂遂平平常常的,而是颇有传奇性。吴伟业在《柳敬亭传》中写道:“左(良玉)以为此天下辩士,欲以观其能,帐下长刀遮客,引就席。坐客咸振慑失次。生拜讫。索酒,诙啁谐笑,旁若无人者。左(良玉)大惊,自以为得生晚也。”确实颇有战国辩士目傲王侯的大气概。

《桃花扇》中以第十一出《投辕》来刻画这一事实。先让柳敬亭唱道:“白髯儿飘飘,谁认的诙谐玩世东方老。”其实,当时五十六岁的柳敬亭,正当壮年,还没那么老。孔尚任细心写到柳敬亭先是受到兵卒与中军的啰唣,然后写军幕中的威风,“左右交执器械”,令柳敬亭“膝行而进”,舞台上的柳敬亭当然不是爬着见左良玉的,而是从这“左右交执”的兵器与吆喝声中昂然而入。

见左良玉的柳敬亭表面服从将军虎威,而词锋却是锐利。角色中的柳敬亭唱道:“俺是个不出山老渔樵,哪晓得王侯大宾客小。看这长枪大剑列门旗,只当深林密树穿荒草。尽著狐狸纵横虎咆哮。这威风何须耍,偏吓俺孤身客无门跑,便作个长揖儿不是骄。”言词外软内硬而诙谐。

孔尚任并没有照史实写柳为杜斡旋军事,而是把左良玉放弃东下金陵就粮的事,拉到这时来,归结为柳敬亭的机智劝说。剧中用柳敬亭故意失手打碎茶杯、借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