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 (第1/4页)

太阳落山,江边湿地烟雾四起,朝远看去,唯一可能看见的东西,只有金山寺的宝塔了。

郑鸿逵邀请守序赴宴,守序只带了林出勇的切支丹卫队登岸。没有其他明军,只有金城和郑家。郑军中也有一些切支丹,郑鸿逵安排倭寇们在外面拼酒。

房中就只有6人,郑家方面是郑鸿逵、郑芝莞和从浦口赶来的禁军勇卫营水师团练总兵郑彩。金城方面是守序、哈里斯和菲尔霍夫。

倭寇们解下佩刀席地而坐。战争就在眼前,背井离乡的武士们很快就喝大了,有人抱着酒坛子唱起和歌,其他人打着手拍给他伴奏。

听到外面传来的歌声,众人一笑,今晚,他们找到了第一个共同点。

郑家三人向他们家主学习,都会讲几句荷兰语和西班牙语,与金城的英夷也能做一些简单的交流,至少用在喝酒上没有问题。酒精能加速陌生人之间的交流。郑鸿逵三十出头,几人的年岁差距不大。都是风浪中打拼的人,在座的酒量也都甚豪,很快一坛酒就没了。

海贸方面的竞争不是身处长江前线的三位郑家将军考虑的重点,他们最急迫的关切还是越来越大的战争压力。彼此有潜在的合作基础,双方沟通的还比较愉快。

“司礼监秉笔李国辅被马士英发配去了云雾山砍木头,”郑彩喝到微醺,谈兴甚浓,说起了勇卫营最近的变故。“马士英让他儿子马辅掌管勇卫营,我看这是要完,马辅带兵比太监还差。”

郑鸿逵打住了郑彩,“你管上面谁带兵,看好你的船就是。”

郑彩是郑芝龙的侄子,比郑鸿逵低了一辈,尽管年岁差距不大,但很明显郑鸿逵是郑家长江水师的话事人。

守序正想打听一下南京的政局,便问起郑鸿逵,“高仪兄,我听说贵国政坛几个很出名的势力,阉党和东林党,其下还有齐楚浙党,现在南京究竟是谁在控制局势?”

郑鸿逵还没回答,郑彩便嗤笑了一声,“阉党和齐楚浙党早就烟消云散了,东林党在江南势头虽劲,然则他们没有兵,尽是一群书生,还不是要靠咱家。”

郑鸿逵叹气道:“首辅马士英虽然曾是东林一员,但早已被除名。现在控制大明朝的是贵州人,你要是愿意,也可以称他们黔党。”

“这样啊,”守序继续问道,“黔党之中都有何人?”

“首辅马士英,湖广巡抚何腾蛟,河南巡抚越其杰,漕运总督田仰……”

“还有我叔的监军,镇常兵备道杨文。”郑彩插嘴道。“朝廷现在风头最劲的就是这几个贵州人。”

守序听着有些不对,一般政斗中优势的派系首先要控制的肯定是朝廷内部的要害部门,要部堂官,督察院通政司等。这黔党怎么骨干全都出外。而且湖广河南漕运,可都是直面建虏和李自成的前线。便是长江这边的压力也不小,杨文的日子也未必比前线几位好过。

郑鸿逵语气有些萧索,大明朝离完蛋不远了,有些人还在醉心于内斗。马士英既非阉党亦非东林,他长期带兵,政治背景比较干净,其实是理想的首辅人选。如果按照本来的计划,他和史可法成功拥立桂王,南京的政局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混乱。

可坐上大位的是与东林有矛盾的福王系,内斗就不可避免了。郑家与东林党的部分成员有很深的联系,几乎等同世子的郑森是东林魁首钱谦益的徒弟。郑家在江浙采购生丝棉布,少不了与本地势力发生经济联系。钱谦益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郑彩在那里对马士英骂骂咧咧,郑鸿逵喝止了他。和家中其他成员不同,郑鸿逵与黔党骨干杨文私交甚密,屁股没有郑彩坐的那么歪。

郑鸿逵道:“国主想要的东西,八成就要着落在杨文身上了。”

第12章 你的功罪不会由敌人来定论

金山寺外,一队贵州兵顶盔掼甲,持刀肃立。

金山塔下,士兵已将塔座团团围起,闲杂人等一概不许出入。

塔顶的最高层,可以俯瞰整段江面两岸的景色。金山在镇江西北,焦山在镇江东北,两座插入长江的岛屿控扼江北大运河的河口,如同门户一般守住了镇江城。

金山对面陆地上有一座峭壁,挡住了观察最近城墙的视线,使守序只能够看到镇江府的一小部分。朝西低地的城郊和运河两岸上游几公里的地方,有不少美丽的江南园林。

在望远镜狭小的目镜中,镇江城的南面和西面有一列和长江平行的山脉,这列山脉的西端有另一列山脉纵贯其间,视线被挡。第二列山脉面向东北的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