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崔杼是齐国的权臣,他的心病到底是什么呢?这还得从头说起。齐国的一个大夫叫棠公,他去世的时候崔杼前往吊唁,为崔杼驾车的是东郭偃,而东郭偃的姐姐就是棠公的夫人棠姜。棠姜是个美人,崔杼一见钟情,立刻催促东郭偃为自己把棠姜娶来。东郭偃不同意,崔杼十分坚持,并且请人卜卦,也很吉祥。但是东郭偃认为卦象不吉祥,是克夫之象。崔杼说,要克夫,那么棠公已经被克了。反正,最后东郭偃拧不过崔杼,他姐姐还是进了崔杼的家。

崔杼强娶棠姜,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出了麻烦,齐庄公也看上了棠姜,最终通奸成功。这一定是强迫的,崔杼面对国君如此,似乎也没有办法可想。但是,齐庄公也太不客气了,棠姜跟他在一起的时间,甚至比跟崔杼的时间还多。庄公经常光顾崔杼的家,谁都知道是来干什么的。有一次,他还把崔杼的帽子赐给了别人,虽然随从劝他,他也无所谓。庄公说:在崔杼的家里,把他的帽子赏赐给别人,比较方便,我又不是缺少帽子。意思就是表示对崔杼的不在乎。

崔杼本来还是容忍庄公的,现在看见庄公反而要不容自己,他真的愤怒了。用我的人,用我的东西,还不把我当回事。崔杼决定报复国君。

这年的五月,莒国国君来齐国访问,齐庄公在都城的北郭举行招待宴会。崔杼是重要大臣,但是这个重要的国事活动他却没有参加,据说是病了。齐庄公只好到崔府去探视崔杼的病情,这是君臣友好的证明。然而,齐庄公对于崔府再熟悉不过了,他说是探视大臣病情的,但是他更想见到的却是棠姜。他看见棠姜进了一个房间,赶紧跟了进去。他刚进门,贾举在后面便拦住其他人,关上大门。国君经常在这里出没,随从们也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没有人怀疑这次有问题。棠姜跟着崔杼从侧门出去了,庄公还作浪漫情调,一边轻叩门框,一边唱起歌来。他想告诉棠姜,他在这里。他的歌声引来了全副武装的甲兵突然出现,庄公才发现事情不妙。他请求免死,不许。请求发誓结盟,不许。请求自杀,还是不许。他于是奔跑冲出,在爬墙的时候中箭,掉了下来,被大家乱刀砍死。

这一切,显然都是崔杼的计划。跟随齐庄公一起死的有好多人。很多人应该是闻讯赶来。晏子也是其中一位。这位著名的贤臣,站在崔杼家的门外,略做思考。他的随从说:追随国君而死吧。晏子说他不是我一个人的国君。那么,逃亡吧。晏子说:我没有过错,为什么要逃亡。国君如果为社稷死、为社稷亡,我应该追随,他为自己死亡,我又能怎样呢。最后,晏子推门而入,爬在庄公的尸体上,高声哭号,一副伤心的样子。崔杼都看在眼里,有人建议崔杼杀了晏子。崔杼说:他有民望,不杀他,可以得民心。。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中国历代党争》第三章(3)

崔杼不是个糊涂的人,他敢于杀皇帝就是因为崔氏家族树大根深的背景。崔杼杀了齐庄公后不但没事儿,还立了景公,景公让崔杼做右相、庆封做左相。到了齐景公二年(公元前546年),庆封趁着崔杼家族内部有矛盾,就一举消灭了崔氏家族。从此庆封大权独揽。庆氏家族迅速壮大起来。

鲁国的三桓指的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这仨人都是鲁桓公的后人。具体说分别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庆父、叔牙、季友的后裔。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说得就是他们兄弟几个的事儿。庆父是老大,不过是庶出,血脉不好,也就没了地位。叔牙跟庆父一个母亲生的。季友最小,跟鲁庄公是一个母亲生的。

纵观鲁庄公的一生,说难听了是窝窝囊囊,说好听了是拼死扛着。想当年他的父亲鲁桓公在齐国旅游时被齐襄公所杀,鲁庄公随后即位,却不敢替父报仇;他的母亲文姜和舅舅齐襄公通奸,国人皆知,视为笑柄,鲁庄公却不能怎么着;眼看着友好邻邦纪国被齐攻灭,鲁国却只能那么呆呆地傻看着,而自己还要陪着杀父*的大仇人一起打猎寻欢;好不容易盼到了齐国大乱,自己梦想着扶立之功,哪知却被小白抢先;其后和小白死去活来地打了几场仗,各有胜负,但最后还是要去会盟、歃血,抬头一看,齐桓公高高站着做了帮主,自己依旧只能在下面呆着当小弟。不过也正是庄公死扛下所有的奇耻大辱,最后让齐鲁关系达到历史上融洽和谐的顶峰。虽然有点傍大款的心态,但是齐鲁亲上加亲的那几年,谁还敢欺负鲁国呢?这也许就是鲁庄公的野心吧。

其实这世间又有多少人背负着难言的耻辱苟活着。说白了,其实人活着也是一种野心。生命来之不易、脆弱无比、稍纵即逝,能活下去,就已然很不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