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9月初,先后有两批各13艘潜艇,分别从德国、法国和挪威的基地出航,其中从比斯开湾出发的潜艇除了充电外,一直都是沿着西班牙海岸潜航,以避免盟军的打击。

9月16日,由16艘潜艇组成的“拉顿”艇群在北大西洋展开,准备投入破交作战。

9月18日,从英国开往美国的ONS-18船队和ON-202船队驶近“拉顿”艇群所在海域,英国海军部对此已经有所察觉,因此命令这两个船队航线稍向西北改变,企图规避德军潜艇的截杀。

9月19日,邓尼兹下令潜艇再次进入大西洋。当天从冰岛起飞的盟军“解放者”反潜飞机为ONS-18船队提供了可靠的保护,并击沉了U-341号潜艇。入夜后有2艘潜艇对该船队进行了攻击,1艘英军驱逐舰因所发射的“刺猬弹”过早爆炸而遭到重创。同时加拿大海军派出了2艘驱逐舰和4艘护卫舰前来加强船队的护航。

9月20日,德军潜艇发现了ON-202船队,U-270号随即实施了攻击,用音响自导鱼雷击伤了“拉根”号护卫舰,U-238乘机突破船队的警戒圈,一连击沉2艘运输船。U-338号潜艇正想投入攻击,却被担负空中掩护的“解放者”飞机发现,当即发射“菲德”音响自导鱼雷将其击沉。当晚,ONS-18船队和ON-202船队会合,但由于反潜飞机因燃料耗尽而相继离开,给了德军潜艇以可乘之机,使用音响自导鱼雷接连击沉2艘护航军舰。

9月22日,晴朗的天气正是空中巡逻的反潜飞机大展身手的有利条件,“解放者”飞机发现并重创2艘德军潜艇,伴随ON-18船队的“麦卡尔平”号护航航母所搭载的舰载机也不时起飞,为船队提供空中掩护,虽然没有取得击沉击伤潜艇的战绩,却一再迫使潜艇下潜,无法实施攻击。但德军潜艇仍如幽灵般的顽强追踪着船队,保持了与船队的接触,企图寻找战机实施攻击。

9月23日凌晨,终于有数艘潜艇突破了船队的警戒圈,先后击沉1艘护卫舰和4艘运输船。天亮后,盟军加强了空中掩护,岸基反潜飞机和护航航母舰载机密切协同,有效压制了德军潜艇,终于迫使所有潜艇长时间下潜,从而使船队得以彻底摆脱潜艇的追踪。

此次破交作战,是德军潜艇重返大西洋后的第一仗,盟军共损失6艘运输船(计3。6万吨)和3艘护航军舰,同盟国损失的运输船都是在夜间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被击沉的,而损失的护航军舰都是被德军新型武器音响自导鱼雷击沉的。德军潜艇则被击沉3艘,击伤3艘。

针对德军潜艇的音响自导鱼雷,盟军迅速采取措施,紧急装备了“福克瑟”噪音发生器,这种装置是用绳索拖在船只后面,能够发出很大的声音,吸引音响自导鱼雷,使军舰免受损失。

由于德军潜艇在上报9月战果中有些夸大,令邓尼兹信心倍增,特别是对音响自导鱼雷寄予了很大希望,进入10月后再次调集潜艇于北大西洋,准备依靠音响自导鱼雷重新夺回破交战的主动。

1943年秋季,美国巨大的造船工业能力逐渐开始显示出来,标准万吨级的运输船被冠以“自由轮”和“胜利轮”的美名,开始成批生产,尤其是凯泽造船厂采用预制件生产线技术进行流水线生产,船厂的总装车间里,数以千计的铆工不分昼夜轮班工作,将预制生产出的船只部件铆在一起。在“天才的美国造船工人”奇迹般努力下,万吨轮建造速度从年初的六个月,逐步缩短到5月的不到三个月,再到9月的四个星期,直到10月间“罗伯特。皮尔里”号万吨轮仅仅四天零十五小时就建成下水,下水时甚至连船身的油漆都没干,创造了造船工业的神话!这一造船记录直至今日从未被打破!就这样,邓尼兹击沉运输船的吨位大于同盟国新建运输船的吨位来决定战争胜利的企图终于成为泡影。

10月初盟军两支护航船队先后改变航线,避开了潜艇的巡逻线。第三个船队拥有强大的空中掩护,德军潜艇不但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反而损失了U-279号和U-389号潜艇。第四个船队是SC-143船队,该船队编有30艘运输船,由包括1艘护航航母在内的10艘军舰护航,船队附近还有4艘驱逐舰可随时提供支援。

10月6日,德军远程侦察机发现该船队,邓尼兹立即命令正在北大西洋活动的“罗斯巴赫”艇群前往截击。

10月7日,U-448号潜艇发现船队,当晚就有8艘潜艇先后赶到,与船队保持接触,但遭到护航军舰有效压制,没能突破船队警戒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