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苯跗煲幻妫皇κ谟枰挥�按蚩�旖虼竺拧苯跗煲幻妫�谟琛∫涣��嗪土�唷耙坏裙Τ及唷比儆�坪牛�⒏�饬礁霭喔骷羌�逡坏裙Γ��<芘偶羌�骞σ淮危��跚辶旨翘氐裙σ淮危��涣�傅荚彼崭A旨且淮蠊Γ����傅荚备呷�匙芳且淮蠊Α�

天津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云集北平周围,使北平守敌20余万人完全陷入严密包围之中。在党中央的感召和北平地下党的努力下,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是继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后又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人,使国民党主力丧失殆尽,敲响了蒋家王朝的丧钟。康应中直接参加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中的两大战役,他为此而终生感到自豪。

第七章 直指镇南关

南下大进军

1949年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军、师、团番号不变。

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人民解放军二、三野战军推进到长江北岸,和国民党的老窝南京只一江之隔。蒋介石受到国内外压力,发表“元旦文告”,放出欺骗人民的求和哀嚎,同时宣布名义上的“引退”,由“代总统”李宗仁出面与我党进行“和平谈判”,企图划江为界,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我党提出惩办战犯、废除伪宪法、改编一切反动军队等八项条件,与国民党南京政府谈判。蒋介石当然不会同意这些实际上就是要他缴械投降的条件。

4月20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召全军指战员“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二野、三野同日在长达500公里的战线上一举突破长江天险。23日,南京解放。一野和四野随即响应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号召,分别奉命开始了规模空前的向大西北和中南的大进军,完成解放全中国的最后战斗任务。

平津战役结束后,三十九军在天津黄花店地区休整。干部学习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部队学习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进行了形势教育。使干部战士认清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克服了和平幻想和松劲情绪,明确了人民战士肩负解放全中国的重任,树立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随后,又开展了以射击、投弹、爆破为主要内容的群众练兵运动。整个部队情绪高涨,斗志昂扬。休整学习结束后,三四九团七连被师授予“认清真理,勇气百倍”锦旗一面。

在部队休整期间的4月11日,朱德总司令向四野干部作了题为《国内形势和南下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指出:和谈如果破裂,我军将有200万以上的大军渡江南下作战,你们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负有解放全中国的光荣任务。完成这个历史性任务,有利条件很多,但不利条件也有。你们绝大部分是北方人,要去南方作战,南方多山、多河流,夏天天气热,搞不好要中暑、拉肚子,你们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就在朱总司令向四野干部作报告的当天,中央军委向第四野战军下达了准备向华南进军的命令。三十九军遵照四野总部的指示,立即展开进行南下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军党委向部队发出三大号召:巩固好部队,遵守群众纪律,爱护车马。4月26日,三四九团在驻地召开了南征誓师大会。27日,在军、师编成内沿北平至大名公路,经剪茶铺、濮县、周家口、淋南、明港、信阳、武胜关、应山,向华中南挺进。经过40余天,行程1300余公里,于6月上旬到达湖北长江埠地区集结待命。

7月初,敌“华中剿共总司令部”长官白崇禧命令集结在鄂西的宋希濂集团约16个师的兵力向荆门、当阳地区发动“机动攻势”,企图作所谓的“华中局部反攻”。四野立即部署主力准备开展“宜沙战役”,歼灭宋希濂集团。三四九团奉命进至沙洋地区,此时,敌人发现我军主力后立即逃窜,“宜沙战役”没有得手。7月份以后,南方进入炎热的夏季,不但闷热而且多雨。有时遇上连阴雨,部队连续行军跋涉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体力消耗很大。大部分干部战士缺乏在南方自然地理条件下行军、宿营的管理和实际经验,不适应南方的水土和生活特点,很多人夜晚贪凉露宿野外,饮冷水,吃生食,又缺乏防蚊、防潮装备,致使部队中痢疾和其它疾病流行,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