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二人同时左右打量,曹达望风示意指向远远而来的宾客。

李弘君臣顿作娓娓闲谈状态。

早朝后,朝臣们纷纷退出两仪殿,走出太极宫。裴炎追上王福畤将他拉向一侧:“王尚书,皇太子殿下口谕,让令郎王勃为九成宫的记功碑,撰写一篇吾皇东征高句丽丰功伟绩的碑文。”

王福畤顿感到棘手,马上推托:“京都人才济济,我那蠢才哪有这份才华。”

“你呀,又过谦了。”裴炎也客套地奉承:“太子殿下如此器重令郎,这可是他的鸿运高照啊!”说罢不等王福畤开口。拱拱手扬长而去。”

王福畤僵立宫外愁锁眉头,石压心上。

中书省刘祥道的署事厅内。

刘祥道拍案起立,问着苦着脸的王福畤:“好个脆计多端的裴炎,他们想一箭双雕!”他来回徘徊了一下,猛然停住:“嗯,我们也来一个反其道而行之。对,就用他们的馒头,塞他们的口。”说罢他不自觉地为自己这高招笑了起来。

王福畤直愣愣望着嘻笑达观的刘祥道:“……什么馒头,去塞他们谁的口?……”

“馒头,还包子哟。我,嗨真有点对牛弹琴!”

王福畤有点生气:“我不懂!我是牛!可我哪能知道你这个馒头,算个什么计谋,又要针对谁了。”

刘祥道质问:“你没有发现裴炎这个老贼帮助皇太子在算计你家王勃?”

王福畤一愣,有点疑惑:“他们为什么要算计我家那犟小子?……就为撰写这篇记功碑文?”

“不为这碑文你来找我做什么?”

“我那倔犟的小子,我怕他写不好,也不肯写。”

“不不不!”刘祥道故意反驳:“你府上这位北斗魁星,才名已满京都,依他的才华,别说这篇碑文,再来个十篇八篇,他也不在话下。”

王福畤认真地解释:“老兄,我就怨你在武皇后面前呈上他那篇该死的谏言奏章。他一惯反对东征,怎能写得好为东征歌功颂德的碑文?再说他那宁折不屈,认死理的犟脾气,也决不肯委曲求全。”

刘祥道故意顶牛:“父命难违!王命更难违!”

“是啊是啊!”王福畤忧心忡忡:“他若坚决不写,这是执意犯上,违抗王命,是死罪呀。”

“如果他怕诛连全家,遵从你父命;你就不怕辜负武后娘娘对王勃的期望。”

“期望什么?”

“期望他刚直不阿,秉持正义,千万不要误投奸党,为虎作伥。”

王福畤求饶了:“皇后娘娘也是得罪不得的,所以我才来求老兄帮我拿过主意呀。”

“主意你自己拿!”刘祥道故意刁难:“儿子不肯写,老子替他写!”

“这样我不就与裴炎那奸贼同流合污了。”

“你既能说这句话,我才没有看错你,你还没有糊涂到甘心坠入奸党。”

“现在朝中谁忠谁奸,泾渭早已分明了嘛。”

“你呀,既能明辨是非,就不能明珠暗投,再骑墙了。”他指责了王福畤,又关切地说:“还呆着做什么?我马上去找太平公主,与她一同尽快将令郎送进沛王府,你呢,马上去找皇太子的宠臣吴子璋。”

“我去找吴子璋做什么?”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吴子璋春风得意,在文章上是不肯让人的。”刘祥道耐心启发。

“你的意思,让吴子璋来撰那碑文。他肯吗?”王福畤太忠厚老实。

“你呀,比起你那儿子来;他太聪明了一点,你也太蠢了一点!”他又耐心地与王福畤走出中书省署事厅,细细向他传授行动细节。

王福畤官邸。他回家正在院内向憨儿问话:“怎么,他没有留下话就出去了。”

憨儿答道:“五公子到灞桥给集贤殿杜学士送行去了。”

“这个蠢才,他明知道杜微得罪了皇太子殿下才贬谪到西蜀的,他……唉!”王福畤无奈感叹。

随在他身边的长子王勉:“五弟真是大智若愚,聪明得过了头,官场交往哪能动真情,他呀太讲义气了。”

王福畤向憨儿:“快去将五公子追回来。”憨儿匆匆去后,他向王勉:“你让你二弟去请吴子璋,怎么还没回来。”

王勉道:“瞧,吴子璋终于让二弟请来了。”

吴子璋走来深深施礼:“王尚书特地来邀学生过府,有何赐教?”

王福畤还礼道:“吴学士德高望重,文采超群学冠群英,下官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