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1/4页)

王勃有所察觉:“你怕,你害怕什么?”

薛华欲言难语:“他们……不,……哎,他们将我的房内都暗暗搜查过了。……”

王勃轻松地问道:“难道你……”他又调笑的说:“你是叫花子做梦拾了黄金,怕贼偷;还是你这穷书生书斋藏着稀世珍宝。”

“没有!”薛华十分犹豫:“……不,没有没有。”

王勃不强人所难,反而宽慰地又笑道:“你我两袖清风,满腹文才无钱财,唯一可以胆大是不怕贼抢,更不怕小偷。”

王勃边说边扶薛华坐下,象抚慰小弟弟拿了个苹果擦察,自己先咬了一大口,再拿给薛华咬。

唐宫内,夕阳西下,秋风飒飒。

曹达和两个内监引着李弘走向偏僻的掖庭宫,宫内长巷寂静无人,只有昏鸦嘈噪纷飞,黄叶飘零。

在一所灰暗险湿的庭院内,两个鬓发散乱,宫服褴褛,瘦弱不堪的女人正在打扫落叶。

与世隔绝的黑色宫门推开了,李弘他们走进了庭院。两个女人吓得躲在树后,紧偎在一起,苍白憔悴的脸上满布皱纹,象两只惯于生活在黑暗中孤独胆怯的小兽,突然被强光照射,目光中充满惊惶,恐惧,困惑,悽怆……。

李弘见这情景由衷地悲痛,同情。声音咽嚥沙哑:“二位姐姐,我来看望你们了。”

二位公主如梦如痴,如同雕塑僵立。

曹达和颜悦色地说:“宣城公主,义阳公主,皇太子代王殿下来看望你们了。”

二位公主热泪滚滚,战惊惊双双跪下,不知如何称呼对待:“见过啊皇……啊”

李弘潸然泪下,抢步跪下右膝,扶住了二位公主。

说书人插白画外音:“帝王之家少亲情,两位公主在绝灭人性的禁宫后妃斗争中,丧失了少女的青春,人到中年未老先衰了,她们没想到,还要成为武后母子斗争中,当将军的马前卒啊!”

秋月失色,寒星无光,王勃被太监召进深宫,他在空无一人的室内静待,惶惶不安。稍时宫外一群宫女提宫灯,照着婉儿扶着武后进入宫内。

王勃跪拜道:“臣叩见娘娘千岁千千岁!”

“千岁,哀家能活千年吗?”武后自嘲地说;“民间有句不中听的话说:‘老而不死是为贼’,王勃,你听说过没有?”

王勃心绪不宁,警惕的回答:“千古颂扬的至理名言是‘百善孝为先’。父母养育子女,先辈创建基业,经千辛,历万苦。子孙孝双亲,敬祖先,愿长者福寿康宁,是天理良心。只有那贪图家业丧天害理,丧尽良心的不孝子孙,才将年老体衰不能理创业的老辈们,视为盗贼。这种违背天伦的谬论,民间传之不广。”

“民间不多,在龙子凤孙中确有不少。”武后坦然论断:“帝王家族,皇亲国戚,公候世家的子子孙孙生在富贵家,长在权势中,从小耳闻目濡的都是谋财富,比权位;再加上那些贪图荣华而攀龙附凤的奸佞臣,为他们筹谋划策。促使得那些比民间不孝子孙,更加阴险恶毒的龙子凤孙,在谋权篡位的生死场上,背后刻毒地咒骂:伴君如伴虎;当面又随官民歌颂圣明天子,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千岁。”

“娘娘……”王勃疑不解,如临大敌:“您这是……”

“听我说下去!”武后继续畅所欲言;“你是当今才子,是个饱读经史,敢想敢说的豪杰。你说说从尧舜禅位让贤以来,历朝历代的帝王有几个活了七老八十的,后宫后妃更是红颜薄命,短命夭折,死若草芥。你说人们为什么对短命昏君,薄命皇后还是歌颂礼赞他们万岁,千岁?”

“这……”王勃勉强对答:“微臣难以回答。”

“你是不敢回答!”

“微臣不知深夜召臣来此,娘娘谈这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有何教导?”王勃终于咨询了。

武后淡淡笑道:“你聪明耿直,还没有沾染宦海官场污秽习气。你忠厚仁道,还能够仗义执言说些真话。”

王勃坦率问道:“娘娘莫非有话咨问微臣?”

“果然智慧敏捷。”武后娓娓而问:“哀家辅助皇上治国安邦,民间百姓有何评论?”王勃谨慎回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国泰民则安,黎民百姓拜皇天,叩后土,并不问这是皇上的功德,还是皇后的功德。”

“哪么,你说哀家向皇上上奏章,现已实施了的十二事,是德政还是苛政?”

王勃并非奉承地断言:“娘娘实施新政十二事。制止了东征西战,停止对外用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