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部分 (第1/4页)

此处轮回多生多世了。”

众人这才恍然,小阿菜以手击额,连声道:“难怪佛经上说,众生有事没事,最好尽可能与诸佛大结善缘,原来是这么回事。只要你信他,他总能顺着你的人生轨迹,为你助力。因为他早有愿力在那儿搁着呐。”

玄穹点头道:“她与严氏结的缘不错,严氏才会不顾一切地想帮这个女儿,才会拼命地为她想办法;那先生定也是她曾结下的善缘,因此才会让严氏遇上,出言指点严氏在此处等候刘迦兄弟;而严氏定也和诸多前辈修行者结过善缘,业识中有那信仰的种子,今天才有那一坚定的信念,相信神仙佛祖能救她女儿的命;刘迦兄弟与冥界众生诸缘甚厚,有济世渡人之愿,因此才会出现在此刻……诸缘凑齐,方才有此事的发生呢。”

众人连叹不可思议,忽感刘迦那句“无信仰者不幸”的话大有来头,当下都向刘迦问起来,这句话出自哪位前辈。刘迦也不客气,一边与众人顺道向前走,一边聊起那句话的来历。

原来啊,那位前辈叫朱士行,大概生活在咱们华夏曹魏时期……瞧瞧,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就是有这般好处,到处都是说不完的故事,让凑字数的写手大感方便……嗯,咱们继续。那位朱士行受当时玄学流行的影响,就出了家,做了和尚。但那时的经书少,而且由于翻译人水平有限,不是罗什那种帅哥的境界,致使有限的经书也变得生硬无比,甚至行文参差,难以连惯。特别是当朱士行给人们讲解《般若道行品经时》,更感其行文隐遁、语言不通,忍不住暗叹道:“这样的经书,倘若再讲下去,别人定会笑我佛祖连话都说不明白了。如果任由这些错版经书流传下去,后世弟子定要为佛祖喊冤呢。”

他有此一念,便决定西行取经。他没想太多,想了就做,而且是单独一个人。背上包袱,带上干粮,骑着一匹马,就向西域冲过去了。他的方向是于阗,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和田地区,地处新疆与西藏交界处,再往西边走几步,也就是塔吉克斯坦了。他没有地图,没有文字说明书,更没有导游,凭着一股子狠劲儿进了戈壁沙漠。这一进去啊,才吓了一跳,乖乖啊,那沙海茫茫,东西难辨,热风恶气,扑面而至。所谓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他正准备退却,可忽然间心生一念:“偶干嘛要回去?偶是干嘛来的?偶不是为了取到真经,造福万民吗?为万民的福祉而死,死得其所,死得光荣。只要偶是真心求取正法,佛祖一定会护佑偶的。”

他咬着牙就这么冲进去了。一路上缺食少水,又没人聊天解闷,更没人相互鼓励安慰,全凭着那不变的信念,一路向前,不知回头。咦,几个月下来,他还真冲过去了。但转眼又吓了一跳,眼前是重重峻岭,可这回他更加坚定了,想啊:“偶不吃不喝把沙漠都闯过来了,还怕这小雪山?”二话不说,几个星期下来,又翻了过去。剩下的什么大江大河,在他眼中,已完全像平坦大道了,连走带跑地一口气就把几千里路全给走完了。

他取了经书后,由于其在佛学上的见解太过深透,在于阗地区出了大名,国王死活不让他走了,他便留在于阗,在当地传教说法。每当有人问他是如何单身走到于阗的时候,他想起路上的艰幸,又想起路上见到的枯骨(都是那些没走过去而死掉的家伙),他只有一句话:“无信仰者不幸。”

他说的话,做的事,留在了他的日记中,后来随着商队又带回了中土,人们这才知道朱士行之牛逼,直是前无古人呢。他说的这句“无信仰者不幸”,成了后世取经僧人用以自励的格言。后来的法显取经,也是受其鼓舞,被大浪扔到了南美洲都还坚持到底;而唐玄藏一大把年纪了,还要再去第二次取经,都是受着那信仰力量的支撑,才得以完成。可见信愿力之强悍,非凡夫所能臆测呢。

众人听得刘迦这么一讲,再想想自己的修行,都觉汗颜,连叹自愧不如。小阿菜点头道:“这故事该让明正天他们那群天天打麻将的小子来听听,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求道。”

咦,他这句话一出,众人有了比较,觉得自己再怎么差,虽不如那些高僧大德,可比起明正天、袁让因这些小子而言,那可是精进多了啊。心中大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慰藉感。

最后连玄穹也忘了刚才的惭愧,连声叹道:“那些后学晚辈,不知道什么是艰难,不知道是苦难,就知道一味地玩,早晚会吃大亏的。”说话间看到崔晓雨,想起这句话似乎对崔晓雨不适用,又补上一句:“当然,除非是天赋异禀的奇才,如崔姑娘这等的,一般人非得勇猛精进不可,否则早晚堕到这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