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过右手又拿了回来。太平军兴之后,南方诸省都已经不解藩库银到北京。他这样的做法也无可厚非,朝廷也并没有什么异议。

只是除了他地工厂外,淮扬地区说是富庶,其实财富多半集中在少数的商业世家手中,除了与张华轩合作的程家与李家外,其余的富商对投资工业较少热情,而且当时的税种虽多但不科学,商业税收取混乱而且没有成效,除了徐州府外。张华轩每年可以动用的正项银子和厘金加起来大约是六十万左右,这样的收入水平可能让曾国藩流口水,朝廷不给他军饷报销,他当然只能依靠湖南的藩库和厘金支持。而湖南与江苏相比,在收入水淮上明显相差较多,所以曾国藩的近两万人地湘军维持起来极为困难,因为他也是采取高军饷的政策来吸引兵勇。每个月光是给湘勇的饷银就得好几万银子,再加上军队运转日常开销,添制兵器衣物等物品,曾国藩在整个咸丰朝内。无疑都是一个叫花子的形象…不过这些收入对张华轩来说,无疑也得紧巴巴地过日子,他的淮军加上辅助人员也接近两万人了。每个月的军饷就得六七万银子。除了军饷外。还得有同样的数目来维持火器局地正常运作,这样已经举步维艰。而工厂现在虽然已经开始铺货,不过想要获取利润尚需一段时间,况且,就算有利润也需要投入在扩大工厂规模上,想拿银子来支持他的淮军,等于是杀鸡取卵。

于今之计,一则是要投入一些本金少,可以用行政手段支持的落后产业,二则,就是要开始着手从根本上改变淮扬地区的原本形态,让这两府二十余个州县加上海州、通州这两个直隶州从根本上改变!

“少爷,五常求见。”

胡雪岩和王有龄走了,张华轩正满脑门子官司,黑漆漆地窗外传来人小声说话,倒是吓了他一跳。

“唉,电灯啊…”

张华轩感慨一声,这煤气灯按说已经是当时最亮的灯具了,不过总归是没有办法和电灯相比,晚上天一黑,几盏煤气灯挂在房门内外,一片惨白晃来晃去,再配上黑沉沉的夜色,用来拍鬼片是不必再布景了。

“进来吧!”他有点儿没好声气,这个张五常什么都好,聪明伶俐忠心耿耿,就是天生儿有点鬼樂模样。

张五常推房而入,一袭青衣穿地一尘不染笔挺贴身,悄没声儿地给张华轩半跪请安,然后也不等吩咐,便自行站起。

他已经是淮军地中军帮统,保举的记名守备,不过在张华轩面前和在张府内,仍然以一个下人地身份伺候,张华轩当然知道他的用意,此人小心谨慎,如此做派果然惹得老爷子在内的张府上下人等的夸赞,这就叫不忘本,这就叫为人踏实!

这点子小小伎俩与勾心斗角张华轩不感兴趣,当下朝着张五常皱眉问道:“五常,这个钟点不见我,想必有要事?”

张五常斜眼看一下挂在墙上的金自鸣钟薰,指针已经指在了九点左右的光景,这在当时可算是深更半夜了。

他连忙答道:“回少

,确实是些事要回禀,特别是沈某人的事,少爷吩咐么举动都要报备,所以耽搁不得…”

张华轩也是记起这个吩咐,当下展颜一笑,挥手道:“不错,沈葆这十来天都干啥去了?前一阵子忙的脚不点地,倒是忘了问。”

张五常也是一笑,笑容却是迅速敛去,只向着张华轩一五一十的禀报着沈葆最近的情形。

其实倒不止是沈葆一个人,随着张华轩地位的水涨船高,十几个出身淮扬的下层官员为了拼红顶子,这些郁郁不得志的官员已经选择投效到张华轩的幕府,毕竟明眼人看的出来,发匪之乱闹到这种地步,只怕一年二年的平定不下来,将来打仗随军,升发保举出来,比在京城或是地方熬资格要快的多了!男儿大丈夫,谁不想弄个封候拜相?所以这半年多来,三个翰林,一个户部主事,还有北京几个部的一些小官儿,自认懂军事通世务的十来个人,陆陆续续投奔到张华轩的淮军幕府。这些官员之中,当然是以沈葆的官位最高,威望也最高,毕竟是身出名门,所以沈葆的行动,常常会使这些同一出身的官员们认同,并望风而从。

“沈大人先在淮军看操,有两天还跟着出操,跑了两天后累的不成,第三天就没去。”

张华轩听的哈哈大笑,张五常倒是神色不变,只是眉眼间也隐隐露出笑意。张华轩笑完之后,又问道:“除了沈葆外,还有谁跟着淮军出操练习了?”

留在他幕府的这些个幕僚,随便挑一个出来也算是当世之干才了,虽然与张华轩心目里要求的人才还有不小的差距,不过好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