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部分 (第1/4页)

我们跑了几乎半天的车,终于到达了刘胖子所指的那片山林。

虽然早就有所准备,但我还是没想到这片山林占地如此之大。

连绵起伏的山体,仿佛银色巨浪,与雪地冰天连接在一起,构成了雪白色的海洋。

以前我就听说过“林海雪原”,如今一见,发现北国美景果然如雪海冰洋,呼啸的北风宛若声声海浪,我虽脚踩大地,却感觉飘摇,甚至觉得我们这里的所有人,就好像这个雪白世界中的渺小蝼蚁。

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

为了防止汽车在我们回来的时候陷进雪里出不来,我们众人商议后决定,暂时将车停在路边,我们以步行进山。

当然,面对如此雪海,我们基本上已经放弃了最初速战速决的想法。

估计,我们可能要在这里找上一段时间了。

这片山林应该是很少有人过来,雪层平整延伸,最多也就是零星的带几个鸟类的爪印。

赵梓桐应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雪,非常激动,跳下小路向山林方向跑,没一会就被积雪埋住了双膝以下位置,无法再向前一步。

沈大力和刘胖子无奈的跑过去帮忙,吃力的将赵梓桐拉扯了回来。

我看着厚厚的积雪,皱眉对张毅说:“本来定穴就很难,现在又多了积雪……我觉得咱们完全是在自寻死路。”

张毅叹出一口白气,望着连绵起伏的雪白林海,说:“如果不是因为条件艰难,咱们也不可能有机会。”

我扭头向正帮赵梓桐拍身上雪的刘胖子问:“你有多大把握带我们找到那个地方?”

刘胖子停下手上动作,摇头说:“五哥啊,你说这么厚的雪层,就是再明显的标记也被埋起来了,你让我怎么找啊?”

我无奈摇头,对赵梓桐说:“你不是说你学会了风水中堪舆定穴的本领吗?来看看,这附近哪里可能会有古墓,定一个位置。”

赵梓桐扬起眉毛,向远处眺望一阵,背着手说:“这前面两天山脉是卧龙,龙头应该在……总之该有一个湖……”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打断赵梓桐的话说:“你说的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你定穴连罗盘都不用吗?”

赵梓桐弱弱的问:“到底什么是罗盘?”

我无语凝噎,摆了摆手,示意赵梓桐不要再说话,我真的快被她气出内伤了。

冷月轻咳一声,走到我旁边,掏出一枚硬币。

我皱眉,对冷月说:“你把硬币先收起来好吗?这是问答题,他妈不是选择题。”

冷月点了点头,收起硬币,瞥了一眼我,然后向远处眺望,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此时的我确实有些烦躁,因为我下过那么多次斗,从没有任何一次如此准备不充分。

刘胖子这时凑过来说:“五哥,我要不试试找一下大致的位置。”

在这样茫茫雪海之中寻找一座藏在地下的古墓,比大海捞针还要难。

因为这个季节,冻土层会使我无法利用传统探穴的方式给古墓定位,先不说洛阳铲和铁钎能不能打进土里,我的嗅觉以及冻土的状态,都无法确定最真实的土质。

现在,我们只能像瞎子一样,摸索着寻找刘胖子他们之前挖到的那个石碑,或者船锚。

眼看着天色已经开始变暗,气温在下降,我们必须快些展开行动。

今天能做的,估计也就是排除一些区域了,甚至未来几天,我们都要在这里瞎忙活。

我们几个男的手持工具,轮流清理厚厚的积雪,清出道路。

好在刚进入冬天不久,下过的雪不多,当我们到山坡时,积雪只能没过半鞋高。

因为这里非常的空旷,所以风非常大,两个女孩背着背包直打晃,连我们几个大男人每一步走的也是很吃力。

赵梓桐灵光一现,说是想起在电视上看到过东北的狗拉雪橇,也就是东北的爬犁。

我们没有爬犁,但好在工具多。

众人齐心协力,用铁钎、套管等器具拼成底板和滑轨,用登山绳将背包与这个简易的爬犁绑在一起,每次两三个人拉着,终于是减轻了不少负担。

刘胖子的记忆力很好,但是在这林海之间,四周尽是挂满积雪的松柏,他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更别提指路了。

山上的积雪不厚,几公分的雪层下,是柔软的松针,被踩过会发出“吱吱”声响,偶尔还有松塔和松枝被踩断的“噼啪”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