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1/4页)

而是那个杨文罢了。但现在这事儿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应付这些士子不合作的问题。

“大王,你的诗作在六月十日在金陵传唱,而在十一日就大面积出现了诗贼的说法,这要说没有人在背后支持、鼓动,哼哼。。。肯定是做不到的。可有一点,这金陵的名门望族处在我们的严密监控之下,不是投靠了我们,就是闭门不出;而进入六月之后,为了避免流言从金陵散播,我们又加强了进入金陵的人员管制,在这种情况下,还出现这么多读书人反对的声音,这。。。这有些奇怪啊?”赵普说道,事实上捕风房在金陵还是相当薄弱的力量,单是监控名门望族、在市井上散布有利于朝廷的言论已经牵制了捕风房的主要力量,对进入金陵人员的监控,已经是力不从心了。

从二、三、四月的礼贤下士的温和作风,到五六月抄家灭族的强硬手段,软硬两手都用了,效果不能说没有,比如淮南对楚国的认同感已经在增强,可是江南西道,软硬都不吃。伤脑筋啊,伤脑筋啊!

马云苦恼着,踌躇着,读书人不合作真是麻烦事,当年满清是怎么做?大兴文字狱,这可定不行了,咱是要大力发展中华文化的,也不是腰斩中国文化的。北宋是怎么做的?马云苦笑了,一点印象都没有,做一个基层的现代人,谁会没事关心这些东西啊。

“大王,那些人会不会不是什么读书人,而是。。。平头老百姓啊,毕竟他们只是穿上学子服,念两句歪诗,然后评论了一下罢了。”李骧忽然说道。

“李爱卿,言之有理啊,金陵不可能会突然出现这么多读书人的。哦,对了,寡人下午送到刑部的那两个人可曾招供了吗?”马云一愣。他一下子想到了,目前李唐的国子监一类的官办学院,愿意继续学习的士子,都被吸纳进了马氏大学堂,天天上课,不愿意的,则遣返回乡。至于打着“求学”的名字,在金陵闲逛的士子,则也被遣返回乡了,这个时候,金陵那还有那么多在街上瞎逛游的士子啊?

“招了,那个萧俨一到刑部就招供了。萧俨和江为原来都是在国子监读书的学子,伪唐覆灭之后,萧俨就继续进入马氏大学堂读书了,而那个江为则回家了,这江为昨天才到的金陵,因为他们两个是同窗,所以,两人一起上街喝酒,结果却被大王给碰上了。”赵普说道。

“那个叫什么江为的招了没有?”

“嘿嘿,这个人刚进刑部还是一派慷慨激昂的样子,可吴宏的刑棍只打了一棍,这江为就疼得哭爹喊娘,立刻就招了,这人原来是掏钱读的国子监,学识很差,没有考上我们的大学堂,只能回家,这心里就难免有些怨恨,他是吉州人,吉州的欧阳广在伪唐覆灭之后,经常性的赋诗追思,这江为也就这么成了欧阳广的学生。欧阳广让他来金陵找徐锴,准备请徐锴去吉州讲学,结果江为就在勾栏里听了大王的词曲,居然还有人说什么是。。。是偷盗的,所以,这江为就信以为真了。”赵普不屑的说道。

马云一撇嘴,这江为看来不外乎一纨绔子弟,受了些委屈,难免就满腹牢骚,听人蛊惑一下,就觉得自己是手握真理。哼哼。。。说他是“愤青”都是侮辱“愤青”这个词。

“这欧阳广不是隐士吗?不好好在山里面呆着,他讲得什么学啊?”马云阴森森的问道。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这欧阳广就是不出仕而已。”赵普说道。

“不出仕,不出仕怎么来的这么大的名气啊?难道还有人像咱们捕风房一样的给他做宣传吗?”马云奇怪的说道,这年月没有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一类的东西,一个一心做隐士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啊。

赵普笑了:“这人三年前曾经金陵诣阙上书,说他在建州见了陈觉,在汀州见了查文徽,他说这两人文气十足,也统帅有误,还说这边镐虽是行军大帅,确实措置偏颇,既不能布仁义于福、建,又不能震军威威慑群小,最后下结论说泉州留从效、福州李文进早晚必然叛乱。这书呈上之后,李景直接就抛之脑后了,直到李文进、留从效相继叛乱,李景这才想起欧阳广,于是派人招他到金陵,准备让冯延巳出题考试一下,结果这欧阳广,说什么这不是人主人尊贤待士之意,不肯就试。这欧阳广是吉州太和县人,于是,李景就授予他吉州太和县的县令,结果,欧阳广也拒绝了。这么一来,欧阳广的大名就在金陵传播开了,这人一旦在金陵出了名,就很容易被淮南、江表的人知道,于是,士子们都称他是贤人。”

“哼哼,贤人,贤个屁,他无非是觉得李景给他的官职太小了,如果李景给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