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 (第1/4页)

“这。。。这话从何说起啊?”郭荣问道。

“陛下,宿州东面是海州,北面是徐州,南面是淮河,西南是泗州,西北则是宋州。看看这地形就知道,这宿州可是三面对敌,地势平坦,有没有什么高山大川,这位置看起来挺重要的,可一旦打起仗来怎么守得住啊?救援都来不及,与其被楚国再次设埋伏引诱我军主力,不如,放弃它算了。更何况,就算今天守住了,可这宿州挨着淮南,楚军旦夕可致,如果楚军经常骚扰宿州,咱们是救还是不救,如果我军救援,可敌人却退了回去,这不就中了敌人的疲师之计了嘛。通过宿州,打击不到楚国,反而给楚国削弱我军的机会,丢了也就丢了吧。”王朴道。

“哎。。。”郭荣叹口气,仔细想了想,突然回过味儿来,问道:“王爱卿,你可有什么良策,可以打击到楚国啊?”

“呵呵,如果马云再一次倾国而来,陛下能挡住楚国吗?”王朴问道。

“如果只是楚国一国,朕不惧他。”郭荣随口说道。

“这一点,想必楚国君臣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们一定会游说契丹南下。如果,咱们能抢先结好契丹,岂不是断了楚国一臂吗?”

“契丹和中原历来有隙,恐怕不会轻易和我们结好吧?”郭荣不确定的说道。

“陛下,难道就没有听说过宋齐丘的离间计吗?”王朴笑道。

郭荣一愣,顿时想起十多年前的旧事。当年契丹君临天下,中原皇帝石敬瑭称臣称子,耶律德光志得意满,就派人南下金陵,想让李昪也俯首称臣,当时李唐的宰相宋齐丘,就想了一个歪主意,他们恭敬有佳的将契丹使者迎到金陵,好酒好菜的招待着,又送了大批的金银珠宝,表达对契丹的仰慕和恭敬之情,等契丹使者高高兴兴的离开淮南,进入中原不远,就被宋齐丘派的刺客,杀了个一干二净。由于这件事发生在大晋,虽然疑点颇多,却成功的将耶律德光的视线转移到了中原,大晋和契丹信任度渐渐降低,矛盾越来越多,最后终于翻脸成仇,而李唐则继续在江南逍遥自在。

王朴举这样一个例子,其中的含义昭然若揭。

第119章 王爷出使

第119章王爷出使

〃臣湘阴王马希萼(望城王马希广)参见吾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含元殿里,身穿蟒袍玉带的马氏兄弟两人,对着马云叩首施礼。这两人自从长沙政变以来,彻底靠边站了,在政务、军务上没有一点发言权,从此过上了声色犬马的好日子。两人精神头儿极好,一个心宽体胖,腰围比过去粗了不少;一个心思灵活,小眼睛眨巴眨巴的四下乱瞟。

马云见他们施礼已毕,这才装模作样站起来,绕过桌子,一边搀扶两人,一边连声的道歉:“哎呀,四叔、五叔,你们这是做什么啊?都是一家人,何必拜来拜去的呢?这些繁文缛节是对付外面臣子们的,可不是束缚天家自己的。咱们老马家,自信祖(马云称帝之后,追赠马殷的庙号)开创基业以来,历经三代耕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才勉强拥有了江南之地,外面强敌环顾,内部百姓更是嗷嗷待哺,哎,万事都是一个‘难’字啊,咱们当团结一致,共度难关才好啊。总不能要求臣子们是一套,自己却完全做不到。魏文贞公(魏征)不是说过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前人警句,真不敢有片刻忘记,哎,位居九五之尊,治理国家,看起来风光无限,可是从心里讲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诚惶诚恐’啊。”

马云边说边情不自禁的摇了摇头,扭头又看看两人,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一样,失笑道:“呵呵,四叔、五叔切莫见怪,自家人聊天怎么突然说到做皇帝难上来了。”

马希萼眨巴眨巴眼睛,脸上摆出一副恭听圣训的神色,马希广脸上却多多少少有些子尴尬。他们两个人今天来见马云,可不是来唠家常的,马希广兄弟俩四十多岁了,而马云才二十六七岁,年龄是横在三个人之间的代沟,再加上过去的心结,相互之间的见识、兴趣的不同,另外他们之间根本就不交心,因此,压根就聊不到一起。他们宁肯去找老马聊天,也不会找马云来唠嗑。他们今天来,其实是想探探口风,看看马云什么时候,放他们回国。

马云当了皇帝,老马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较亲近的兄弟们各个都封了王爵,虽然地盘不大(马希广、马希萼也只拥有一个县城),可是,只要在封地上,他们就是老大,而在金陵,他们却只能夹起尾巴,过着低调再低调的日子,免得御史言官们找茬。从内心来讲,他们时刻盼望着能够赶紧回到封地上去自由翱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