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3页)

钦州市委副书记黄道伟等题词(组图)

钦州市委副书记黄道伟为本书题词

邵华泽为本书题词

邵玉凤为本书作画

邵子懿为本书题词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长方子翼为本书题词

张惠臣为本书题词

朱敏、刘铮为本书题词

铁血将军刘永福一生事迹(1)

土地者,祖宗之留遗也,镇军者,天子之臣民也,

天子不能守土地以与人,镇军不敢背祖宗以资敌。

刘永福(1837…1917)——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本名刘义,号渊亭,生于现广西钦州。少年时因家贫而做过佣工,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一个好身体和坚韧不拔的性格,这为他的传奇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永福当时所处的社会,正是中国发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他出生后的第三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战争以清朝失败并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告结束。战后割地赔款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侵略者和清政府的压榨下,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爆发了一次次的农民起义,尤其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将无数分散的农民起义汇聚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又加之天灾人祸的打击(刘永福16岁那年,父母及叔父因贫病交加先后不幸去世),刘永福的心中埋下了反抗的火种。也正在此时,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刘永福开始寻找自己可以投奔的起义队伍。

1857年,二十岁的刘永福投奔天地会旗头郑三领导的起义队伍。以后,刘永福又先后投奔吴二、王士林、黄思宏、吴亚忠等农民起义队伍。在吴亚忠领导的起义军中,刘永福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发挥。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刘永福创建了“黑旗军”,他们以七星黑旗为军旗,并举行了祭旗仪式。黑旗军初创时有200多人,基本成员是贫困的农民。在刘永福的带领下,黑旗军屡战屡胜,使敌人闻风丧胆、坐卧不宁。虽然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屡建奇功,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日趋成熟,但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全国的农民革命正从高潮走向低潮。清政府为了乘势将仍在全国各地不屈不挠坚持反清斗争的农民起义镇压下去,以消除心腹之患,下令对农民起义尽绝根株,“不令余烬复炽”。与此同时,派出数倍于起义军的清兵,采取堡垒合围战术,步步为营,四面进攻,围追堵截,务求斩尽杀绝。在这种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形势下,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向中越边境实行战略转移,最后抵达越南的六安。

在六安,刘永福为黑旗军制定了严密的军事编制和严明的纪律。黑旗军铲除了横行霸道于中越边境一带的封建割据势力和土匪势力,稳定社会治安,维护百姓利益,鼓励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鼓励民间正常贸易,并实行税收制度以解决军饷。刘永福在中越边境所做的一切获得了越南人民和政府的信任,这为他以后赴越抗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边疆及邻国的侵略,使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法国觊觎越南已久,企图将越南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1862年6月,法国强迫越南政府签订了《西贡条约》,强占了越南南部,接着又准备出兵侵占越南北部。1873年,河内、海阳、宁平、南定北方四省陷落,越南政府恳请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前往协助抗法。

刘永福率领1000多名英勇骠悍的黑旗军战士,组成一支抗法突击队,从保胜出发,日夜兼程,疾驰千里,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河内郊外,与越南军队1万多人会合,列阵对敌。他们采取诱敌出城,伏击歼敌的战术,一举拿下河内城,并将法军将领、驸马安邺斩于马下。这一仗,黑旗军旗开得胜,歼敌数百名,缴获大批枪械,迫使法国侵略者退出河内,并最终不得不从越南北部撤退。越南政府为表彰刘永福的战功,任命他为“三宣副提督”。

1882年,法军乘刘永福“请假回广东钦州原籍修墓”,黑旗军退守保胜之机,再一次侵入越南北部。法国交趾###海军舰队司令、海军上校李威利,率领侵略军再次攻占河内,企图打通红河,直窥中国境内。河内失陷后,越南政府再次请求刘永福率黑旗军协助抗法。刘永福率领3000将士进抵越南,在越南军民的配合下,挥师东进,对法军发起猛烈的战略反攻,收复了大片失地。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