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椤6�㈥乓辉偾康鬓叁€“才力聪明,举朝无出其右”,只会触动慈禧更深的嫉妒,企图以此让慈禧收回成命,岂不是缘木求鱼?

第十七讲 猬集后党(2)

盛昱像

慈禧免去奕䜣所有职务的同时,毫不犹豫地用奕来替代奕䜣,看重的是奕对自己的敬畏和忠诚。她就是要通过奕——当今皇帝的生父来影响即将亲政的光绪帝,时时保持对自己的一片忠诚。

有两件事情令慈禧深深感到奕的“忠诚”。

首先,奕主动提出辞掉一切官职。就在载湉被抬入宫中的第二天,醇亲王奕似乎知道慈禧心有隐忧,“明智”地向慈禧提出辞掉一切官职。《光绪朝东华录》记载他上奏说:“臣前日仰瞻遗容,五内崩裂,已觉气体难支,犹思力济艰难,尽事听命。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促间昏迷罔知所措。迨舁回家内,身战心摇,如痴如梦。致触犯旧有肝疾等症,实属委顿成废,惟有哀肯太后恩施格外,洞照无遗,曲赐矜全,许乞骸骨。”

儿子做了皇帝以后,醇亲王奕充分意识到自己从此将无法参与中枢政务了,这不仅是因为儿子当了皇帝,上殿面君时,难以叩拜如仪,更重要的是他以后出一言、建一策,动辄就会被视为“皇父”、“太上皇”的威势。处理不当,会引起慈禧的疑心。俗话说:功高盖主。可对于他来说,势高也可盖主。怎么办?为了让慈禧放心,最好的方法就是自折锋芒。辞职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无论醇亲王奕是如何考虑的,他的辞职确实令慈禧盘结于心的隐忧得以舒解。由此,慈禧也颇感奕对自己无条件的服从,她特别欣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慈禧深谙此道。奕提出辞职九天以后,慈禧虽然开去了醇亲王奕所管的各项差使,但却特别给予他两项特权,以示奖赏:

(1)“嗣后恭遇皇帝升殿及皇帝万寿,均拟请毋庸随班行礼”。

(2)赏给“亲王世袭罔替,用示优异”。

其次,奕十分配合慈禧对小载湉实施的一切教育手段。慈禧为了使入宫以后的小载湉忘掉原来生活的一切、完全服从自己的意旨,确立了“断亲情”、“立威严”和“传孝道”的教育模式。不管慈禧对小载湉的教育有多么不近人情,奕总是十分理解、百般配合,这令慈禧颇为欣慰。

翁同龢在日记中记载了小载湉不适应慈禧的教育方式,对于刚刚开始的学习生活有非常大的抵触情绪,或是静坐不理,或是嬉戏啼哭,即使翁同龢使出浑身解数,也“无知如何”。对此,慈禧的方法就是严厉的惩戒:责骂的同时辅之以不许多吃。为了能让小载湉的学习进行下去,翁同龢不得不求助于奕。奕一到书房,小载湉就非常高兴,人也变得配合多了。但几次以后,奕便不再来了。虽然翁同龢不断邀请,他也借故推辞。今天,我们颇能理解奕的无奈和苦衷。儿子思家、思亲人的孤独与痛苦,他非常清楚,在这难以割断的父子亲情面前,他又何尝不惦念自己孤苦无依的儿子。但现实是残酷的,他不得不面对慈禧一言大于天的事实,儿子被选择为皇帝,这是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儿子今后的一切事情,他已没有任何决定的权力,关心一时不能关心一世,况且过于频繁的往来也会引起慈禧的不满。所以,奕索性不管不问,听凭命运的安排。慈禧知道以后,为奕对自己心怀敬畏而非常满意。

所以,慈禧在这个时候倚重醇亲王奕,她并不担心醇亲王奕与光绪帝联手与自己作对,因为醇亲王奕对自己服从有加。

对于嗜权如命的慈禧而言,她不是不知道奕䜣的功劳和能力,可是在归政之前的特别时期里,她首先考虑的不是什么枢臣治国之才能,而是枢臣对自己绝对的忠心和服从。此刻,慈禧全然不顾奕是光绪帝的生父,理应回避,她要的就是奕对自己十几年如一日的效忠尽力,有此就足够了。至于易换中枢是否会带来不利的政治影响,也就只能让位于她对于权力的追逐和安排了。

奕则以进一步的行动表达了自己对慈禧不二的忠心。

那就是曲意逢迎。

有一件事特别能说明奕对慈禧竭力维护和曲意逢迎的事实,那就是奕积极建议重修颐和园。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七讲 猬集后党(3)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位于圆明园之西,是乾隆帝为他的母亲钮祜禄氏的六十大寿而建的一片皇家园林,历时十五年,耗银四百五十万两。然而,咸丰十一年(1861)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纵火焚烧圆明园的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