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政府命各省会设立武备学堂,以培养将才,练成劲旅。“庚子之乱”后,血气方刚的程潜再也不能坐视列强肆意侵略中国。他饱蘸激情,写下了一篇充满豪情壮志、毅然决定弃文从武的《壮志书》。1903年,怀抱救国救民的理想,程潜投考了湖南武备学堂并以名列第一的成绩被湖南武备学堂录取,从此开始了他的救国梦想。 1904年8月,程潜被武备学堂选中到日本留学,进入振武学校学习。不久,程潜在日本结识了黄兴、宋教仁、李根源、李烈钧等许多从事反清救国革命活动的留日学生,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走上了反清救国革命的道路,并同留学日本的学生黄兴、宋教仁、程了楷等百余人组织了革命同志会,从事民族革命。1905年8月,程潜结识了孙中山先生,毅然加入同盟会,从此追随孙中山从事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参加辛亥革命 一心为护国 1907年,程潜在振武学校肄业后,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学习并于次年12月毕业。此时,适逢四川总督赵尔陆请调程潜等四人入川训练新军,他即受同盟会东京本部委派担任同盟会长江上游联络员,启程回国。1909年2月,程潜抵达成都,充任陆军第33混成协参谋。清末的中国,时局多变。不久,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程潜闻知武昌起义,便立即辗转南下武汉,参与了黄兴领导的汉阳保卫战。起义军进攻汉口失败后,程潜由黄兴委派回湘继续准备力量。辛亥革命胜利不久,窃国大盗袁世凯采用卑鄙手段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成为临时大总统。接着袁世凯又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宋教仁。与此同时,袁世凯暗暗指使北洋军将领联名通电,诬陷国民党利用多数捣乱议会,并授意北洋军各将领“枕戈待命,###有罪”。6月9日,袁世凯下令罢免李烈钧的赣督职,以黎元洪兼赣督,又下令缉拿湖南“叛乱”首犯程潜及陈强、唐燃等人归案惩办。此时,程潜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与谭人风、蒋翊武等革命党人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反袁运动,在三个月内迅速组建了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营,在湖南掀起讨袁作战。这时,北洋军重兵压境,大战迫在眉睫。是时,孙中山从日本回国发动讨袁“二次革命〃。然而,讨袁军仓促上阵,孤立作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战略配合,“二次革命”不到两个月就归于失败。“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以及程潜、李烈钧等人,都被袁世凯政府斥为罪魁祸首,明令通缉。此后程潜便亡命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1915年11月,程潜奉孙中山之命,同李根源一同回国促进反袁运动。程潜抵达上海之时,就趁机与湖南的“民意社”取得了联系,并说服了杨王鹏、廖湘芜回湘西宝庆边远地区组织队伍,候云贵两省出兵湘西,一同收复湘南。1916年1月27日,程潜抵昆明,被委任为护国军湖南招抚使,回湘召集旧部,策动湘南反袁起义。程潜受命后,欣然赋诗曰:“义旗举天南,我行越万里,受命抚一方,扬旌返桑梓”。2月3日,程潜率部离昆明经贵州入湖南讨袁驱汤(即汤芗铭),4月26日在靖县召开护国军和湖南人民讨袁大会,程潜被推举为护国军湘军总司令。4月28日,程潜宣誓就职,宣布湖南独立,誓师讨袁。但护国成果不久落在军阀谭延�手里。 护国战争刚刚结束,北洋军阀分裂,形成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及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他们各自依仗帝国主义的支持,互相倾轧,争权夺利,使中国在摆脱了袁世凯的独裁后,又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之中。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重掌北洋政府大权,通电各省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并派北洋军入湘镇压革命。1917年8月,为维护与恢复标志共和国体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宣布讨段,护法战争拉开了序幕。孙中山先生看重程潜的军事才能,于9月委派程潜到湖南活动,推动护法战争。9月底,程潜率领的湘军与王汝贤、傅良佐统率的北洋军在湘潭、衡阳间展开遭遇战。由于北洋军重兵压境,林修梅为保存实力,护法联军退守贺家山一带。程潜行至宣州河时遇到退却之师,他便当机立断,严令不许撤退,并收集溃兵在山地构筑壕坑,暂时驻守,终于击败北洋军。虽然程潜等革命者在战场上奋勇拼杀,前期获得了胜利,但广州革命政府竟然依靠西南军阀,改组护法军政府,取消大元帅制,孙中山实际权力被剥夺,并且一旦西南军阀私利得到满足,便向北洋集团妥协。不久,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护法运动以毫无结果而告终。护法无望,5月21日,孙中山愤然离开广州前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