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郏�霾荒芤蜓植攘宋乙唤牛�揖吞咚�煌取薄5阶詈蠓胗裣榫鲂墓伦⒁恢溃�笆だ�侥暇┳橹����茉蛲�橛诰 !�1930年3月21日,冯玉祥公开发出讨蒋通电。5月4日,冯玉祥与阎锡山在郑州举行讨蒋军事会议,商定由冯负责前线战事,统一军事指挥;阎则坐镇太原,主持后方工作,保证粮饷和军火的供应。同时联合河南、山东、安徽境内的大小反蒋军阀及李宗仁、张发奎等部组成反蒋联合阵线,将反蒋联军编为八个方面军,准备从各个战线向蒋介石发动全面攻击。在此期间,冯玉祥还派人到上海找党中央,要求我党为其提供军事干部,助冯反蒋。但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组织不得不谨慎地对来人说:“回去告诉冯先生,请他先打红旗,然后我们再派干部去。”4月1日,阎、冯、李分别通电就职,张学良则保持沉默。接着,反蒋联军共约60万人组成五个方面军,分别集结于许昌、郑州、新乡、顺德、衡水、归德、全县等地,企图在河南境内陇海铁路沿线采取攻势防御,在津浦铁路沿线和湖南取攻势,得手后与蒋军决战,消灭蒋军,推翻南京政府。蒋介石对这场战争早有准备,先后调集约70万人组成四个军团,企图以一部兵力于津浦路采取守势,集中主力于陇海,平汉铁路沿线,先发制人,夺取联系各战场的交通战略要地归德、许昌,与阎、冯军队主力决战;再以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指挥的部队围歼李宗仁部。4月5日,蒋介石下达讨阎令,中原大战正式爆发。从5月11日起,冯军与蒋军开始大规模接触。战争初期,反蒋联军占居优势。6月10日,冯军对平汉线蒋军发起总攻,两日后蒋军向洛河以南败退。随后冯玉祥将主要兵力移向豫东,企图以口袋战术歼灭在陇海县的蒋军主力。6月下旬,蒋介石亲赴柳河,以3万精锐部队在陇海县发动新攻势。冯玉祥命令部队闪开杞县、太康一线,诱敌深入,准备全歼蒋军。由于蒋介石提前得到情报而冯军左翼又没严格执行冯的命令,因此蒋军虽遭沉重打击,但大部仍突围出来。当时蒋介石本人也险些在朱集火车站成为冯军骑兵的俘虏,南京政府更是惶恐不安,人去楼空。当平汉线上退至漯河的蒋军已溃不成军,正准备向武胜关逃窜,津浦线方面的蒋军也准备后撤至蚌�而放弃江北时,这正是一举歼灭蒋主力部队的最好时机。但冯玉祥囿于内线作战方针,缺乏果断的判断力,竟下令停止追击,给了蒋军喘息机会。再加上阎锡山处处保存实力,每到关键时刻,晋军不能配合冯军,致使会师徐州的战略计划化为泡影。不久,战场形势急转直下,蒋方反败为胜取得优势。7月初,拥护蒋介石的广东部队占领衡阳,迫使进占长沙的张发奎部退回广西。8月中旬,蒋军重新占领济南。8月6日,冯军为挽回颓势,发动了总攻徐州的8月攻势。经过七昼夜的激战,蒋军几乎不支,准备从陇海县正面后撤,但由于晋军行动迟缓,为保存实力而不予以配合,再加上连日大雨,战区一片泽国,后勤补给跟不上,冯军官兵极度疲劳,被迫停止了进攻。蒋军再次得到喘息机会,蒋介石抓紧时间调遣援军,并派精锐部队进入河南,威胁冯军后方。此时,阎锡山已无心恋战,密令陇海县上的晋军撤至黄河以北。8月21日,蒋介石于河南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全力对付冯军,采取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使用锥形战术,在陇海线、平汉线两侧编成十三个纵队,以郑州为目标,各纵队同时向郑州钻进。9月18日,东北军张学良通电援蒋,出兵入关,随即占领平、津、石家庄,晋军退回山西,冯军腹背受敌,士气涣散。尽管冯玉祥还想“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但终因吉鸿昌、梁冠英等人降蒋和其他部将被重重包围而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10月4日,汪精卫、阎锡山赴郑州促冯玉祥共同发表停战通电,8月,冯玉祥和阎锡山下野。至此,中原大战结束,冯玉祥苦心经营的军事集团就此土崩瓦解了。&nbsp&nbsp

冯玉祥小传(5)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被迫“释权归田”,避居山西汾阳县峪道河。“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他积极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此期间,冯玉祥对蒋介石“剿共”政策深为不满,曾激励被蒋调往江西“剿共”的原西北军旧部季振同加入抗日救国行列,并说:“蒋调你们去打共产党,你们和共产党只能做朋友,不能做敌人。”不久,季振同即率部参加宁都起义。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次起义,指出:“以宁都起义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1933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冯玉祥与吉鸿昌等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