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兀课颐堑哪谛暮我苑岣唬�

陈彤:新浪的使命就是矢志于记录那种“运动中的思想”。

记者:就你个人体会,如何看待网络新闻发展的前景?

陈彤:电视将加快和互联网的融合,今后两者可能会越来越难以区分;另外宽带时代很快会全面到来,上网模式很可能将以移动终端为主。准确地说,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将根本改变我们传统的上网生活,说起上网,将不再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办公桌前,而是随时、随地。网络的发展趋势就是普通受众越来越多地参与网络中来,网民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受众———参与讨论———直接的信息传播者。

档案

陈彤,1967年生于河南开封,新浪全球资深副总裁、总编辑,中国网络新闻第一人。北京理工大学通讯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学学士,当下,正攻读中欧管理学院的EMBA研究生。

(编辑:点儿)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陈彤:做中国最好的网络媒体总编辑

新浪全球资深副总裁、总编辑陈彤

陈彤的办公室,两面落地窗,一面朝向远处绵延的西山,一面俯瞰林木森森的北大。采访前我和陈彤的助理廖晶看着窗外开阔的风景,说,北大学生毕业了,跨过一条街就可以到新浪上班了。廖晶笑意盈盈,柔柔地说,我们这北大的学生是很多啊。陈彤把我递给他的录音笔麦克顺手别在沙发旁边植物的枝干上,听着我的第一个问题,又顺手从茶几上堆成小山的杂志里抽出一本翻弄着,嘴里嗯嗯地应着,中途去接电话的时候,就把拴着门卡的绳子不停甩着在指头上绕来绕去。和来之前认识的他的朋友描述的一样,他的脚下穿着一双北京布鞋。

孟蔚红/文

中国网络新闻传播业经过第一个10年的历程,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个日渐重要的元素。新浪网成为全球知名的门户网站,其中奥秘是很多人希望知道的。而陈彤作为成功媒体的领军人物、中国网络新闻传播拓荒时代的重要代表之一,无疑是这奥秘最权威的解读人。这就是近日出版的《新浪之道——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运营》。

记者:《新浪之道》的出版反响非常大,我在网上看到对它的评论也很“海量”。

陈彤:没有想到过反响这么大。原来跟出版社的意见是做成一本教科书,或者是按照学术专著的思路去写。这样的话可能就是理论上的东西要求多一些,可读性可操作性就要差一些,后来在具体写的时候还是觉得要更多写一些事例,新闻处理的事例,新浪发展的过程,包括前几年互联网发展大事件的描述,加上这些之后,就不完全是教科书或者是学术专著。

记者:这样一本40万字的书,写起来一定很艰苦,写完以后还是有满足感吧。

陈彤:的确,这个书还是写了有一年多的时间,中间赶到最急的时候,我到外地出差,办完事儿,都要写到两三点钟,有一段时间是四五点钟写完,写完睡觉前用手机定一下闹钟,只有三四个小时可睡了,感觉真挺紧张的。后来又能睡7个小时了,就感觉特奢侈。写到最后,有时候会一点都不想去看了,产生了很大的厌烦心理。我是力求比较客观,比较严谨。能有数字的就说数字,尽量不含糊,能说准确时间的就说准确时间,所有人物、引文,都要有很准确的注释。我这里的注释是特别多的,虽然我这个不是完全的教科书,但是我尽可能地按照很严谨的论文思路去做。

当年四通利方体育频道建立后,在“法国98足球风暴”报道中狠狠地风光了一把。24小时不间断录入,上传,滚动更新,四通利方的体育消息比传统媒体早了12至24小时,吸引了公众和传统媒体的注意力。紧接着,对新浪发展同样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发生了。《新浪之道》里写道:“1998年世界杯之后,有一天,汪延和陈彤一同去北京国贸中心拜访惠普公司时,在其办公桌上一本公司内部刊物里,陈彤看到,在美国,互联网访问量最高的是新闻频道而不是体育频道,联想到为世界杯而购买的新华社通稿中主要也是时政新闻,于是他提出建设新闻频道的建议。”于是,新浪新闻频道建立。

记者:看新浪的成长史,有好多偶然性的事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陈彤:偶然性是其中的一方面。

记者:这里面你个人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陈彤:起到了一定作用,是时势造英雄吧。就是在那个特别合适的时间,是和这个大的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