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1/4页)

“削足适履之法”位于《易筋经》的第十五篇,主旨是“毁败根基、摧枯拉朽、白地起高阁、沧海变桑田”,的确可以改变人的体型与外貌。换句通俗的话来解释,这一篇与现代社会的“手术整形”相近,都是将人彻底改变,变得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认不出来。

看完这一篇,罗开被古代人的智慧彻底折服。他的古梵文水平极高,轻易就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经文中的奥义。古代人将世间真理千百度浓缩之后编纂为经文,一个字抵得上现代文的数百字,看完一页,等同于读现代书百卷。

“好极了,真是好极了,看完这一篇,心境无比畅快,仿佛刚刚痛饮了十瓮百年佳酿一般。我似乎觉得,自己从前积累的学问全无用处,知识构架全都被摧毁打破,思想如同被强力洗涤剂揉搓过,不留任何痕迹,像一个初生的婴儿般无知无识、无好无恶……”

罗开手捧经卷,面露茫然微笑,已经坠入了古人的智慧之海。书中的知识,如甘霖雨露般令他陶醉,又如美酒美色般令他痴迷。他恍惚觉得,自己是一艘满载重物的沉船,被海平面淹没后,一米一米坠入无尽深海,永远无法获得拯救。

“啊——”他的潜意识中蓦地有灿烂流星划过,“我怎么了?是遭了移魂术算计吗?还是被妖术洗脑了?怎么会有‘醉茶、醉酒’的濒死感觉?”

他咬住舌尖,上下颚稍稍发力,舌尖的刺痛让头脑中的幻觉顿时烟消云散。一睁开眼,天仍是天,云仍是云,他仍然在绝顶之上,面对那神情古怪的大鹰。

第九十九章 不夜之山

“你怎么了?”大鹰问。

“没事,我只是有点累了,而这经卷又太深奥。当然,你的移魂术水平也很高,只凭一部经卷做媒介,就能让我魂飞魄散,差一点变成喜马拉雅山脉的亡灵。”罗开并不避讳,直接点明对方的险恶用心。

大鹰摇头长叹:“你误会了,这部经书上的语言具有某种神奇魔力,高智商的人只看一两篇,思想就会被它吸住,进入走火入魔的境界。定力稍差的人,必定会无法自拔,浮想联翩,最后手舞足蹈、狂躁而亡。我想,这或许就是古人隐藏了古梵文版本而只留翻译版本的原因吧。我没有恶意,但是没想到,你的智商绝高,仅看一遍就能过目不忘,并将经文中的要义汇总为自己的知识。更难得的是,你的定力更是让我惊讶,不等我出声提醒,就能自动悬崖勒马,解脱自我。”

罗开凝聚精神,强迫自己的心境恢复平和,由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混乱局面变成小溪潺潺、鸟语花香的闲适幽径。

他刚刚以“天魔解体**”警醒自我,耗费精力颇多,额头已经渗出了冷汗。

“不好意思,我多虑了。”他微微一笑。无论对方有意还是无意,他都已经不在乎,因为他自身有超强定力,能够在万马狂奔的时候陡然勒止,绝对不会屈服于任何心灵控制异术之下。

“在那种坠落深海的奇特境界里,感觉怎么样?”大鹰问,随即解释,“是这样,我想对于智商相近的人来说,阅读经卷的感受也相当接近。”

罗开思索了一阵,用《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的一段经文作答:“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那段经文,以“无”证“有”,将人生的最高境界归结为“弃实体而逐精神”,“一切皆无”即是“一切皆有”。

大鹰笑了笑,立刻接下去:“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两段经文合起来,便是该经的核心奥妙所在,与《易筋经》古梵文版本中的某些奥义恰恰重合,也即是——“先打破,回归无心机、无智商的婴孩时代,恬然自得,以最初的纯真之心与这世界沟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认识这世界,由外界的映照,反观内心,了解自我。然后,重建自我,构架真我世界,最终从失去一切到拥有一切,锤炼自身,达到百毒不侵的真佛境界。”

“好极了,妙极了!”罗开鼓掌大笑。

“我也懂了。”大鹰颔首,会心而笑。

他们两个从《易筋经》说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虽然所求的不同,却各得其所。

“谢谢你对我的开导,我终于有勇气做那件事了。我现在才知道,天下人将你奉为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