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 (第1/4页)

就算违法。如果中国政府真想解决盗版问题,很简单,谁买盗版就抓谁——家里查出来有十张以上盗版的就开始罚款。一百张以上重罚,五百张以上劳役、拘留还可以酌情追究刑事责任。

真要这么干了,谁还敢为了点小便宜去买盗版?

但是以现在国内软件和电影产业的脆弱程度,要是没有了蝗虫一样的盗版,外国资本一下子就把中国市场鲸吞了。

中国电影现在还在扭扭捏捏的不肯承认当初“纯艺术路线”遗留下的错误,2006年百花奖居然好意思在《功夫、〈神话、《十面埋伏、《霍元甲等众多大片竞争下把最佳影片奖和百花影帝“安排”给一部主旋律电影,还硬说是观众评出来的。这样地风气,怎么可能跟观众至上,票房第一的美国商业大片抢市场啊!

所以说广电部、电影局的这种做法说到底还是两败俱伤,光脚地不怕穿鞋的,放任盗版,国产电影和外国电影一起死,看谁损失大。

孙老爷子叹道:“美国人做梦也想不到,他们和日本人一样,没有输在中国同行手上,却莫名其妙的输在了铁板一块的中国国情上面。后来几年,美国大片进口的情况就渐渐少了,国内趁着压力减轻,又恢复了外片进埠审查制度,限定一年只进口七到十部外埠影片,而且包括香港电影在内。从那以后,中国的本国民族产业保护主义在全世界就出了名了,不论哪方面的外国公司要进中国,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所以后来也就有了长篇中国电影市场分析《乔治报告,乔治在这篇报告里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电影人的理论研究水平世界第一的论断,并鼓励好莱坞把中国作为廉价的美国电影人才后源地,而对进入中国市场要审慎再审慎。后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基于这个报告,美国每年派很多大学生来中国学电影,并且把中国的基础技术人才成批的挖走。“

易青听到这里,心里忽然一动,他终于明白了孙老爷子刚才的感叹——

………世上的善恶美丑也就很难说了‘——可不是吗?两次保卫了中国电影命脉的,居然是他们这些年轻学子最看不起的繁琐机制和形同盗窃的盗版影碟。如果历史不是如此,也许今天中国年轻人中哈日崇美的就不是少数而是主流了,那真是太可怕了。

孙老爷子苦笑道:“我们都知道廉洁开放的机制,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是一个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你们年轻人也整天抱怨,为什么别人国家那么容易就解决了的问题,中国永远也解决不了……个中的难处,又有谁知道呢?”

说到这里,孙老爷子突然道:“你们知道中国电影业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最大的罪人又是谁?”

易青和孙茹一起看着老爷子,孙老爷子缓缓的伸出一个手指头,指了指自己!

易青看着孙老爷子,忽然感到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英雄迟暮,壮士白头,一个为中国电影呕心沥血了一生的老艺术家,到头来竟发现自己和自己所代表的某种规则成了阻碍中国电影业前进的绊脚石,怎不令他唏嘘良多

第三卷第二十八章打碎铁板

孙老爷子叹道:“有的选择的话,谁又希望是用这种方式赢得苟延残喘的机会;身为中国电影人,谁不希望自己国家的电影,和自己民族的文化雄踞傲视于世界之林……这一天我是看不到了,但是只要你们努力,你们是可以看到的,而且也一定要看到!”

易青笑道:“老师您别这么说啊,您还年轻着呢,我们都陪着您长命百岁。”

孙老爷子摇头道:“不活那么长咯!太累了。别说我没有那么久的命,就是有,我也不想留在这世上碍你们的事……老了的,旧了的,阻碍历史进步的,就该主动退出历史舞台,给年轻人让路。”

说着,老爷子把手里的烟头重重的掐进了烟灰缸里,拂了拂腿上的烟灰,道:“这块铁板一样的落后机制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模式,客观上好象是挡住了一时外国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侵蚀,但是绝对不是长久之计。当时对盗版的放任,已经造成了今天中国电影两厢狼狈的局面,美国人早早的退却了,可是商业利益受到了损失,却不影响美国价值通过盗版在中国下一代民众中传播;而盗版的发达,更大大损害了本民族知识产权的健康发展。再说这些层层审查地行政制度,使得中国电影死气沉沉。创作者们迫于审查压力只敢拍几种固定类型的电影,受众小、创作范围窄的问题已经几乎让中国电影发展不下去了。”

………任何一种制度、一种模式都有一个适用于某个时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