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这一招来得更臭。本来,楚怀王和各路诸侯约定,谁先打进咸阳谁就做关中王。现在,项羽单方面撕毁协议,又不愿背上毁约的名声。于是,就愣说当时的偏远地区巴、蜀、汉中一带也是关中,把刘邦发到那儿去做汉王。把秦国中心部分的关中一分为三,封他信任的三员大将分别为王,堵住了刘邦出来的道路。这就是所谓“三秦”的由来。其他人,则部分根据亲疏远近,部分根据战功大小分封到了各地。然后,给自己封了个西楚霸王的头衔,封地包括当时全国三十六个郡中的九个郡,以彭城为都城。

这时,项羽刚刚二十七岁,达到了自己人生事业辉煌的顶点。

本来论功行赏,应该是个皆大欢喜的好事,但由于项羽不由分说一意孤行,结果,喜事办成了丧事。闹得谁都不满意,谁都憋着气。分封完了没几天,诸侯王们就纷纷扯旗造反,天下又一次陷入大乱。而刘邦也是在此时,下定了要和项羽叫劲的决心。

当时,一位姓韩的先生好心好意地劝项羽:关中地区沃野千里,物产富饶,山河形势险要。何不留在这里,成就霸业?项羽回答了一句著名的话:“富贵之后不还乡,就像穿着绣花衣服在夜里行走,谁知道你的衣服漂亮呢?”韩生不识趣,嘀咕了一句:“都说楚人沐猴而冠,真是这样啊。”项羽一听,二话不说,立刻把他扔到一口大锅里煮死了。

此时,项羽还自说自话,把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楚怀王封为义帝,并强行让他迁到大约是今天湖南郴州一带去居住。随后,让人把他乘坐的船凿沉,将这位义帝淹死了。

就这样,在这一连串事件中,项羽的所作所为,没有一件不是丢分儿的:烧杀抢掠丢民心;修理刘邦丢信誉;分封诸侯不公平丢大家的拥戴;杀死义帝就连名分都丢了,让人觉得跟着这个家伙实在太危险。

刘邦为了让项羽放心,表示自己没有出汉中争天下的意思,曾经把关中通往汉中地区的栈道放火烧掉了。这时,他一面大张旗鼓地修栈道,一面从陈仓的小路上间道而出,使注意力集中到栈道的三位秦地之王,猝不及防,被刘邦一一打垮,刘邦得以很快收复了关中地区。这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

项羽:教育国人两千年(4)

此时,已经差不多天下皆反,项羽自己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

()好看的txt电子书

随后,项羽与刘邦之间进行了三年多的楚汉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很有意思:

在项羽与刘邦的正面战场上,项羽曾经以三万精兵,一举击垮刘邦率领五路诸侯组成的五十六万联军,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战例;连刘邦的父亲与妻子都成了俘虏;打得刘邦几次仓皇逃命,为了逃得快一点,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被他从车上推了下去。然而,凡是离开正面战场的地方,或者说,凡是项羽本人不在的地方,便众叛亲离,一片一片的土地从他的势力范围中剥离出去;他曾经拥有的人才,甚至在他事业最顶峰时,就开始离开他:先是韩信,离开他,成了刘邦的大将军;陈平离开他,后来成了刘邦的宰相;他手下最勇猛的战将英

布离开他,成为刘邦的上将军;最后,就连他的亚父范增都离开了他,被他气死在回家的路上。他的粮道也动不动就被截断,搞得大军时不时地就吃不上饭。这种状况表明,项羽这位英勇无敌的西楚霸王,已经失去了对于这场战争的控制能力,他只能在他那匹骏马奔驰的范围内发生作用了。

观察一个真正的英雄如何走上穷途末路,是一件相当令人伤感的事情。

有一次,两军对阵时,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兵荒马乱好多年了,都是因为你我二人。干脆就由你我两个人决斗一场,免得让老百姓再受战乱之苦。”

刘邦笑着辞谢道:“我还是宁愿斗智,不能斗力。”

越到后来,项羽越失去对战争的信心,他希望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到这时,他所能依靠的东西,只剩下自己的勇力了。

十面埋伏与四面楚歌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3年12月。

当时,刘邦已经完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而项羽就像一叶孤舟,漂浮在充满敌意的大海上。

最后,韩信、彭越、英布等各个战场上的部队,与正面战场上的刘邦会师垓下,即今天的安徽灵壁东南,总兵力在六十万以上。韩信为前敌总指挥,设十路伏兵,将项羽兵疲粮尽的十万大军团团包围。

夜里,张良设计,命令汉军在一天的鏖战之后,高唱楚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