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1/4页)

一行人在湖边的凉亭停下脚步。一群群红色的鲤鱼游了过来,朝她们吐着泡泡。

周少瑾讶然,道:“这群鱼难道认得人不成?”

她从前在大兴的田庄里养过几尾金鱼,每次她经过的时候几尾金鱼就会朝她游过来。樊嬷嬷说,那是因为它们认识她。

可这些湖里的鱼又不是她养的,怎么也围了过来?

郭老夫人笑道:“多半是有人常在这里喂这些鱼,所以这些鱼一看到有人过来就游了过来。”

她正说着,两个婆子说说笑笑挽着个篮子往这边走了过来。

周少瑾大为佩服,道:“老夫人,您可真厉害。连这都猜得到。”

老夫人笑道:“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些事不必从书本里学也能懂。“

周少瑾想到自己前世的笨拙,若有所思。

那两个婆子确实是来喂鱼的。

看见郭老夫人,两个婆子战战兢兢地上前行了礼,殷勤地服侍着周少瑾等人喂鱼玩。

周少瑾见郭老夫人只是坐在旁边看着,就悄然退了出来,洗了手,陪着郭老夫人喝茶。

有婆子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道:“老夫人,四房的老安人说等会过来看您。”

郭老夫人笑道:“那就请她一起到四宜楼用午膳吧!”

婆子笑着去了。

周少瑾不好意思地笑道:“我也有些日子没看见外祖母了。”

郭老夫人笑道:“她多半是为了前两天听雨轩的家宴而来。”

周少瑾不解。

郭老夫人笑道:“我没有参加,连借口也没有找,肯定是有人找到你外祖母那里,让你外祖母给我带话。”

周少瑾见郭老夫人的语气颇不以为然的样子,担心郭老夫人和关老太太因此而起了罅隙,笑道:“外祖母多半是推脱不过了。”

郭老夫人赞同地笑着颔首。

她们去了四宜楼。

前世周少瑾根本没有上过楼,今生她虽然上了楼,却未曾随意走动过,她这发现,原来站在四宜楼东边栏杆前,是可以看见大半个程家花园的,而初夏的风缓缓吹过,又带着些许的清凉,吹散了一路走过来的燥热。

她惬意地透气,请郭老夫人到栏杆前坐:“……这边凉快!”

郭老夫人笑着走了过去,由珍珠服侍着坐了下来。

风一阵阵的,一会儿吹着衣襟猎猎作响,一会儿又没了影踪。

郭老夫人就向着在布置餐桌的碧玉几个招手,道:“你们也过来歇歇,离午膳还早了点。”

碧玉等人哄笑着跑到了栏杆前,兴奋地喊着“好凉快”。

小檀更是指着西边道:“你们看,那里是不是我们长房?”

“我们怎么没有看出来?”

碧玉等人叽叽喳喳地拥了过去。

周少瑾好奇地走了过去。

却只看到了一片连绵起伏的树浪,看不见一座亭台楼阁。就更谈不上分辩出寒碧山房在哪里了。

她心中一动,朝西边的栏杆走去。

那边虽然也被参天的大树遮掩,可她对四房太熟悉了,仔细地看了一个会,就能根据盛开的花树和高高的屋檐分辩出哪里是嘉树堂,哪里是畹香居,哪里又涵秋馆,甚至找到了那条通往寒碧山房的甬道。

周少瑾心中微沉,朝东边的栏杆走去。一面走,还一面道:“我记得笳表姐住在九巷的东边。从这里不会也能看到如意馆吧?”

郭老夫人笑道:“那你仔细找找。从前是很容易分辨的。这几年树越发长得高大起来,有些地方就看得不真切了。”

也就是说,不止小檀发现了,还有人也知道在四宜楼的楼上可以看见各房的动静。

周少瑾没有作声。她仔细寻找。看到了一株类似于程笳屋门前的紫玉兰。

她指着那紫玉兰问郭老夫人:“您看。是不是那里?”

郭老夫人走过来看了一眼,笑道:“也没见你总往三房跑,却一眼就找到了笳丫头住的地方。那里正是如意馆。”

周少瑾心潮起伏。

如果有人站在这里。是不是就可以洞察到各房的动静呢?

她有些出神。

郭老夫人却像看出了她的心思似的,笑道:“除非是有千里眼在手,又熟悉各房的布局,隔得这远,不然怎么能看得清楚。”

可如果有千里眼在手呢?

她之前只想到了五房的漏洞,可如果花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