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艳电”以向国民党中央和蒋介石提“建议”的方式行文,电文中说:“中国抗战之目的,在求国家之生存独立,抗战年余,创巨痛深,倘犹能以合于正义之和平而结束战事,则国家之生存独立可保,即抗战之目的已达。”

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的叛国出逃让蒋介石在全国人民面前颜面扫地,他宣布开除汪精卫党籍,撤销其一切职务;并派出特务潜入河内,要赶在汪精卫与日方实质合作前将其击毙。结果因汪精卫的秘书曾仲鸣临时与汪精卫调换了卧室,汪精卫逃出生天,曾仲鸣身中特务暗杀团十余枪而死。

1940年3月20日,和日本方面达成合作的汪精卫宣布“还都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他任“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在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上,就出现了东北的溥仪伪满洲国和东南的汪精卫南京伪政府这两个主要傀儡政权。

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汪精卫投日,变成天字第一号大汉奸,这极大打击了中国抗战军民的士气,并给了卖国贼以莫大鼓舞。汪精卫叛国后,抗战中掀起了一股投日附逆的逆流,南京伪政府的军队迅速膨胀,最盛时达到一百多万,在抗战中起了极坏作用。

汪精卫这个名字,从“如雷贯耳”变成了“臭名昭著”。抗战期间,在浙江、重庆等多个地方,民众仿效跪在杭州西湖岳庙前的秦桧夫妇像,为汪精卫和陈璧君也塑了跪像。

一代英雄,沦至千夫所指。“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汪精卫的体内,流淌的还是当年的热血吗?

知道自己受到万众唾骂,并考虑到后世声誉,汪精卫在多个场合潸然泪下。他此前私下说过的一席话可算他的自辩:“别人去送国还不如我汪某去送。别人送国是没有限度的,而我送国则有限度,不能让他们把国都送完。”

随着抗战胜利的临近,汪精卫的健康日益恶化,日本派出最优秀医生为他诊治也无力回天。1944年3月,汪精卫赴日治病;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病情加剧,在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死去。两天后,在陈璧君和日本军官的护送下,他的遗体专机运回国内,按其遗愿葬在南京中山陵梅花山,以表示他是孙中山的追随者。

死在抗战胜利之前的汪精卫逃脱了审判。日本投降之后,他的墓地被蒋介石炸毁,而他的遗孀陈璧君则被送上了法庭。

1946年4月16日,毕生仰慕、支持汪精卫的陈璧君被以汉奸罪判处无期徒刑。陈璧君在法庭上依然咄咄逼人,将对她和汪精卫的指控全部否认。接到判决书时,她还说:“本人有受死的勇气,而无坐牢的耐性,所以希望法庭改判死刑。”

1959年6月17日,六十八岁的陈璧君死于狱中。[奇+書网…QISuu。cOm]

1911天地玄黄

如果像现在的媒体爱干的那样,评选“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十大年份”,甚或只选出三五个年份,1911年都不可或缺——这一年的历史意义可绝不仅仅是政权更迭、改朝换代。

公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这一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真正划时代的——中国的封建时代从此终结,共和新纪元开始。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自清中叶以来一直积贫积弱、僵化自封、被世界潮流抛得一年比一年远的中国,终于跨前了一大步,希望又降临了这片长期被历史阴云笼罩的东方土地。

都知道这场革命首义于湖北武昌,随后各地摧枯拉朽,清王朝土崩瓦解。但当时革命党人殚精竭虑、不惜血本投入、寄予极高期望的,却是当年4月份的第二次广州起义(相对1910年2月12日广州新军起义),也就是后来被称为“黄花岗起义”的那场战斗。

第二次广州起义之前,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十五年内连续发动的九次起义虽然让人们看到,清王朝已是满地岩浆,但这棵生长了二百六十多年的老树虽遍体鳞伤,根基还未被撼动,它的统治还在苟延残喘中一年年延续。

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屡起屡仆,已经急了眼。他们对这次广州起义做了精心准备,广州起义财力的宽裕、装备的充足、人员的精悍、组织的周到,都远远超过历次起义。

起事首先要钱,同盟会总理孙中山不愧是筹款融资高手。起义准备期间,仅召集各地人员的路费就每天开支五千元。在南洋槟榔屿策划的孙中山召集当地华侨党人,一晚上集资八千元,又命同盟会各首领分赴各地劝募,数日之内又得五六万元。

这次起义,预算开支十三万港币,但实际募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