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1/4页)

作为名流,要是不来观战,定会为人耻笑,尽管门票很贵,他们仍是掏金前来。

荀子、公孙龙子、乐毅和廉颇四人拾阶而上,来到论战台上,在评判席入座。

赵孝成王一见廉颇到来,满脸羞愧,一颗头颅直往裤裆里钻。长平大战虽然过去时间不短了,赵孝成王仍是不想见到廉颇。这次观战,他很不想来,就是不想见谦廉颇,然而,作为赵国国君,若他不来,定会为天下笑,不得不来。

荀子站起身,抱拳行礼,来个团团揖,道:“抡材大典时至今日,已至最后论战,有请异人公子、黄石、尉缭、蔡泽、庞暖、姚贾、顿弱、乌孙落王子、山戎复王子、博格牙王子入场!”

秦异人领头,黄石他们紧随秦异人,快步而来,到来论战台上,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

“周室失德,天下大乱,先有五伯争霸,后有七大战国力征,征战不息,生灵涂炭,黎民苦战国,苦不堪言!”荀子缓缓开口,说出命题,道:“为息兵罢战,无数的仁人志士出谋划策,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小国寡民……诸子百家皆有主张,却是谋越多,战越烈,征战不休,天下不宁。你们可有止战之道,息兵之术?”

荀子声音清越,一番话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然而他的话一落音,立时引来一片喧哗。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如同雷霆轰鸣,出自观战之人之口。

这些观战之人,个个张口结舌,一脸的震惊,一脸的难以置信。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这命太过骇人了,太有难度了。

自从周天子失德,天下大乱,诸侯力征,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在寻找“止战之道”、“息兵之术”,历经数百年,涌现出了墨子、孔子、孟子、荀子、公龙孙子……这些杰出的思想家;李悝、吴起、商鞅、苏秦、张仪……这些实干家,还有鬼谷子这样专心培养人才的学者隐士,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还天下康宁,息兵、罢战。

其结果却是,数百年来,征战不休,反而更乱了,打得更加惨烈了。

这一命题难倒了无数仁人志士,其难度可想而知,以此为命题,谁能不震惊?(未完待续)

………【第一一二章 一之道】………

“这个……”秦异人震惊无已,打量着荀子、公孙龙子、乐毅和廉颇,暗自腹诽:“你们故意刁难的吧?”

这命题难倒了无数人,包括墨子、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公孙龙子、鬼谷子、李悝、吴起、商鞅、苏秦、张仪、乐毅、田单、范睢……他们哪一个不是名动千古的智士?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主张,想要息兵、罢战,最终却是不可得,反而更乱了,战争越打越惨烈,长平大战是最好的代表。

而且,诸子百家是穷尽一生之力而提出主张,在如此短短时间内,谁能提出好的主张?压根儿就是不可能的事儿。

这是刁难,绝对是刁难。

秦异人朝黄石公一瞧,黄石公缓缓摇头,双手一摊,一脸的无奈。

黄石公的才智不需要说的,盘盘大才,对于止战之道,息兵之术,他自然是想过的,也有自己的看法。问题是,诸子百家都有主张,他的主张未必比诸子百家高明。若是提出与诸子百家相同的主张,对于黄石公来说,他不屑为之。

再瞧尉缭,也是摇头,不言不语。

蔡泽、庞煖、姚贾、顿弱他们也是一脸的无奈,肯定没有比诸子百家更好的主张了。

“依我说,你们中原人打了数百年,没有打出个结果,就不必再打了。你们也不必争了,就把中原让出来吧,让给我们大匈奴,大匈奴保证让你们不会再打生打死了。”乌孙落想了想,大声道。

“闭嘴!”一片喝斥声响起,如同雷霆轰鸣,那些观战的人横眉怒目,怒视着乌孙落。

“我们中原的事儿,何须你来多嘴?”观战人群大声斥责。

虽然七大战国力征,中国处于大分裂时期,但在对外敌这事上。却是一点不含糊,绝不容允异族胡言乱语。

若是有鸡蛋砖头的话,乌孙落必然是被砸得鼻青脸肿了。

“好了,好了,我不说了。不说了。”乌孙落把怒气冲冲的人群一扫视。头皮发麻,他要是再说下去,焉知会不会失控,把他揍死:“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总得有个主张啊。”

最后这句话倒是有理,黄石公率先表态道:“谁能提出止战之道,息兵之术,我认输。”

“我也是。”尉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