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一替他说了一句话的司马迁,被施宫刑。从此,他被定性为“汉奸”,刻上耻辱柱。

这就是李陵的祖国对他所做的一切。而他所做的,是在匈奴中暗杀了真正投降匈奴并为其做教练的李绪,然后长期闲居匈奴之中,直到老死,并未为匈奴做任何事情。

在他移居匈奴很多年后,曾和被羁押的汉朝使节苏武有过深刻的交情,并互相通过书信。他的那番沉痛的感叹,就在这样一封信当中。

他在信中说:“异国流亡,自古以来就是悲剧。望着吹动的南风,怀念故土,不能自制。”“思念高堂娘亲,垂死之年被绑赴刑场,利斧斩首。妻子儿女,有什么罪?同时遭受屠杀……我自认为对国家贡献很大,而罪状微小,只因不能受到君王的明察,辜负我区区的一片苦心,每一思念及此,痛不欲生……汉政府与我已恩断义绝,自杀有什么意义?徒增人们耻笑。”“当年,萧何、樊哙,被囚禁监狱;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受到诛杀;周勃、窦婴,难逃网罗。其他一些功臣豪杰,像贾谊、周亚夫之辈,都是盖世奇才,但被奸臣陷害,同时受难……”“每次回顾往事,虽然内心沉重,却不后悔。我辜负国家栽培,但政府也同样毫无恩义。你不必再寄望我会回国,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可言。”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这句子,就是李陵信中写给苏武的内容。

在李陵的帮助下,苏武还是回国了,成了忠君为国的典型,被封典属国(省部级)。回到大汉的第二年,他的儿子因为参与亲王的谋反被诛杀,他因当劳模的缘故免于一死,被剥夺官职回乡。而在这之前,在他还在匈奴遥望祖国的时候,他的两个哥哥,一个因为摔倒的时候碰坏了皇帝的车辕,犯“大不敬”罪自杀,另一个因为宦官互殴他没能抓住逃犯,也服毒身死。

但苏武毕竟还是保住了名节,不像李陵永远成了个“汉奸”。看来,在自己的祖国里任由宰割,是爱国的要素。

。 想看书来

一个爱国愤青的一生

“牺牲小我保家卫国”的道理都宣传几千年了,无数人在嘴上把它实践了一万遍,真正付诸行动的却寥寥无几,以至于终于出现这么一个人的时候,都能写到历史书里。

这个人叫做卜式,是西汉时候的一个普通农民,别看打小牧羊为生,但很关心国家大事。他勤劳又聪明,放羊赚了很多钱。到汉朝和匈奴打仗的时候,国库空虚,财力匮乏,政府不得不卖官集资来维持军费开销。这时,爱国愤青卜式奋勇当先,虽没上战场,但拿出了家产的一半支援国家。

这样的事情,虽然在各种教科书里讲了一百遍,但还从来没人干过——大家都知道那只是说说而已。因此这一举动一下子惊动了中央,高官大佬们纷纷怀疑这是境外反汉势力搞的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于是汉武帝派人找到他,问他,“你这样做,是不是想做官?”

他回答:“我只会放羊,没学过做官的学问,不想做官。”

中央来的人接着问,“那你是不是有冤屈打算上访?”

他又回答,“小人生下来就从不和人争执什么,没有冤屈。不上访。”

这愈发令人怀疑了,中央来的人急了,“那你拿一半财产出来究竟是什么目的?”

卜式很诚恳地说:“天朝*匈奴,我认为有能力的人应该到前线拼死做战,有钱财的人就应该捐献出来,资助军队。这样我们大汉就能把匈奴消灭了。”

汉武帝了解到这些,彻底晕了,对这样反人类反社会的事情无法理解,就和丞相公孙弘商量。公孙弘说:“这可不符合人的本性。对那些图谋不轨的人,不能为了利益而破坏法纪。请陛下不要答应。”于是政府收了他的钱,没再理他。

过了一年,汉朝战胜,为了安抚降将整顿边防,国家又花了好多钱,以至于国内百姓流离失所。这时,爱国愤青卜式急国家所急,拿出20万钱来救助穷人。这一举动又被中央知道了,这一次,他们决定无论如何也得给卜式一个官当,把他吸纳进体制中来。但卜式不肯,他说他只会放羊。于是汉武帝就让他做弼羊温,负责给政府养羊。他在这一专业上很有建树,不久就建立功勋——也就是说羊养得很好啦——政府再度提拔了他。

又过了几年,汉朝又和南越开战。好战分子、爱国人士卜式上书中央,恳切地表达了参战愿望,希望父子能一起战死沙场,为国立功。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