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打胡琏很难。在华东、中原战场,我军几次想吃掉胡琏集团,都没能如愿。

我军逐渐缩小包围圈,到11月25日,将黄维兵团压缩在宿县西南以双堆集为中心的横宽不足15里的狭小地区内。黄维、胡琏严令部队向外突击,每天纠集三四个团或一两个团的兵力,在空军和炮兵的掩护下,向我军占据的阵地攻击,妄图冲出包围圈。敌军白天攻占的阵地,我军晚上又夺回来,反反复复,异常激烈。

中原野战军在围歼黄维兵团时,华东野战军正在合围杜聿明集团,南线还要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国民党军统帅部还在继续调兵淮海战场,情况非常复杂。总前委认为,必须迅速歼灭黄维兵团,而后再集中全力歼灭杜聿明集团。著名军事家刘伯承对此形象地比喻为吃一个(黄维兵团),夹一个(杜聿明集团),看一个(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

为了尽快歼灭黄维兵团,总前委决定调集战役预备队华野第7纵队、第13纵队及特种兵纵队参战。12月6日下午,我军东、南、西三个集团,同时向黄维兵团发起总攻,如潮水般向敌人涌去,敌人阵地一块块丢掉,已无有效抵挡。12月15日晚17时,我军向黄维兵团进行最后攻击,敌人尽管拼死抵抗,还放了毒气弹,终究无济于事,黄维兵团全军覆灭。在四散逃跑中,兵团司令官黄维、副司令官吴绍周被俘,兵团副司令官胡琏侥幸逃跑。

在我军围歼黄维兵团时,蒋介石为了保住主力,挽救其全军覆灭的命运,命令“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到蚌埠监督李延年、刘汝明兵团迅速北援;命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放弃徐州,绕道萧县、永城南下,妄图击我中原野战军的侧背,以解黄维兵团之围,然后共同南撤。

。 想看书来

围歼黄维、杜聿明集团(2)

总前委及华东野战军首长及时查明敌人行动后,当即以11个纵队向西穷追猛打。第4纵队与第1、12纵队由潘塘镇、褚兰、朝阳集地区经徐州以南向萧县、永崮寨方向急进。追击中,纵队政治部颁发了《为全歼敌邱、李、孙三个兵团,对政治工作贯彻两大要求的指示》,要求全纵指战员充分认识敌人总退却、总崩溃的形势,发扬“三猛”精神,不让敌人喘息,积极歼灭敌人。

全体指战员不顾敌机袭扰,不顾饥渴疲劳,克服重重困难,日夜兼程,追击敌人。后勤人员和支前民工,在部署多变和部队急速行动的情况下,保证粮弹供应和伤员的后送。

12月3日晚,第10师第30团一举歼灭张寿楼之敌一个连,从俘虏口中得知前面大镇子郝汉楼为敌第8军据守,但数量不详。团长刘春山命令第3营攻歼郝汉楼守敌,以保障主力继续前进。第3营第7连、第8连突然发起冲击,占领了部分工事的房屋。这时才知道,郝汉楼有敌人1个师指挥所和2个团建制的3个步兵营,还有1个炮兵营,敌我力量太悬殊了!

第3营教导员瞿钦民、副营长黄浩,决定趁敌仓促转入防御,惊魂未定,士气低落,工事不坚,建制混乱之际,迅猛攻击。他们指挥突进镇子的第7、第8连连续扩大战果,命令第9连跑步投入战斗,后又得到团警卫连的支援,4个连队经一夜激战,全歼敌一个师指挥所及3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俘敌副师长以下1800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范例。战士们把这次战斗形象地比喻我们用一把“小刀”,砍死了敌人一头“大牛”!

12月5日拂晓,第10师和友邻纵队把杜聿明率领的3个兵团包围在萧县、永城之间的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区。

被围之敌在我军连续攻击下,其外围部队不断被歼,但其主力争取了时间,很快转入野战防御。从12月6日起,我军逐渐向里围攻。

当东北野战军进了关,完成了对平津塘之敌的战略包围,封闭了平津之敌由海上南逃的道路以后,淮海战场的最后歼灭战就开始了。

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从四面八方开始猛烈攻击。战斗开始时,首先集中炮兵火力对包围圈内敌人的炮兵进行压制射击。解放战争三年来,在各个战场,大都是敌人的炮火压制我军,敌人一向所仗恃的陆空联合火力,曾使我军遭受过巨大伤亡。而今天,我军的炮兵终于在战场上有了发言权!

炮火不断向里延伸,跟进的步兵迅猛异常。在20天的战场休整中,我军一直未停止战壕作业。这些战壕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战壕挖到敌前沿四五十米,最近的只有二三十米,在这样的近距离猝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