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了这个长生不老丹到四位太妃那里,请她们也分尝一些。这四位母亲大概从张谦和那里先受到了暗示,全都乐哈哈的,称赞了我的孝心。过了一个时期,我偶然到御药房去找药,无意间发现了这里的紫金锭,和那颗长生不老丹一模一样,虽然我感到了一点失望,但是,信不信由你,这个白胡子神仙给我送药的故事,我仍不肯认做是编造的。

太监们的鬼神故事一方面造成了我的自大狂,另方面也从小养成了我怕鬼的心理。照太监们说,紫禁城里无处没有鬼神在活动。永和宫后面的一个夹道,是鬼掐脖子的地方;景和门外的一口井,住着一群女鬼,幸亏景和门上有块铁板镇住了,否则天天得出来;三海中间的金鳌玉陈桥,每三年必有一个行人被桥下的鬼拉下去……这类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十二岁以后,我对于“怪力乱神”的书(都是太监给我买来的)又人了迷,加上宫内终年不断地祭神拜佛、萨满跳神等等活动,弄得我终日疑神疑鬼,怕天黑,怕打雷,怕打闪,怕屋里没人。

每当夕阳西下,禁城进入了暮色苍茫之中,进宫办事的人全都走净了的时候,静悄悄的禁城中央——乾清宫那里便传来一种凄厉的呼声:“搭闩,下钱粮①,灯火小——心——”随着后尾的余音,禁城各个角落里此起彼伏地响起了值班太监死阴活气的回声。这是康熙皇帝给太监们规定的例行公事,以保持警惕性。这种例行公事,把紫禁城里弄得充满了鬼气。这时我再不敢走出屋子,觉得故事里的鬼怪都聚到我的窗户外面来了。

①“下钱粮”可能是“下千两”,意思是“下锁”,宫中忌讳“锁”字,故以“下千两”代替;“下锁”,后又讹传为“下钱粮”。总之,已经没有人说得清。——作者

太监们用这些鬼话来喂养我,并非全是有意地奉承我和吓唬我,他们自己实在是非常迷信的。张谦和就是这样的人,他每有什么疑难,总要翻翻《玉匣记》才能拿主意。一般的太监也都很虔诚地供奉着“殿神”,即长虫、狐狸、黄鼠狼和刺猬这四样动物。本来宫里供的神很多,除了佛、道、儒,还有“王爹爹、王妈妈”,以及坤宁宫外的“神杆”、上驷院的马、什么宫的蚕,日月星辰,牛郎织女,五花八门,无一不供,但惟有殿神是属于太监的保护神,不在皇室供奉之列。照太监们的说法,殿神是皇帝封的二品仙家。有个太监告诉我说,有一天晚上,他在乾清宫丹陛上走,突然从身后来了一个二品顶戴、蟒袍补褂的人,把他抓起来一把扔到丹陛下面,这就是殿神。太监们不吃牛肉,据一个太监说,吃牛肉是犯了大五荤,殿神会罚他们在树皮上蹭嘴,直蹭到皮破血流为止。太监若是进入无人去的殿堂,必先大喊一声“开殿!”才动手去开门,免得无意中碰见殿神,要受惩罚。太监每到初一、十五,逢年过节都要给殿神上供,平常是用鸡蛋、豆腐干。烧酒和一种叫“二五眼”的点心,年节还要用整猪整羊和大量果品,对于收入微薄的底层太监说来,均摊供品的费用,虽是个负担,但他们都心甘情愿,因为这些最常挨打受气的底层太监,都希望殿神能保佑他们,在福祸难测的未来,能少受点罪。

太监们为了取得额外收入,有许多办法。戏曲和小说里描写过,光绪要花银子给西太后宫的总管太监,否则李莲英就会刁难他,请安时不给他通报,其实这是不会有的。至于太监敲大臣竹杠,我倒听了不少。据说同治结婚时,内务府打点各处太监,漏掉了一处,到了喜日这天,这处的太监便找了内务府的堂郎中来,说殿上一块玻璃裂了一条纹。按规矩,内务府司员不经传召,不得上丹陛,这位堂郎中只是站在下面远远地瞧了一下,果然瞧见玻璃上有条纹。这位司员吓得魂不附体,大喜日子出这种破像,叫西太后知道必定不得了。这时太监说了,不用找工匠,他可以悄悄想办法去换一块。内务府的人明白这是敲竹杠,可是没办法,只好送上一笔银子。银子一到,玻璃也换好了。其实玻璃并没有裂,那条纹不过是贴上的一根头发。世续的父亲崇纶当内务府大臣的时候,有一次也是由于办什么事,钱没有送周全,没吃饱的太监这天便等在崇纶上朝见太后的路上,等崇给走过,故意从屋里设出一盆洗脸水,把崇给的貂褂泼得水淋淋的。那太监故作惊慌,连忙请罪。崇给知道这不是发脾气的时候,因为太后正等着他去觐见,因此很着急地叫太监想办法。太监于是拿出了一件预备好的貂褂说:“咱们这苦地方,还要托大人的福,多恩典。”原来太监们向例预备有各种朝服冠带,专供官员临时使用时租赁的,这回崇给也只好让他们敲一笔竹杠,花了一笔可观的租衣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