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 (第1/4页)

高大少爷郑重点头道:“为兄明白!”

两人遂讨论案情,又隐晦说起各方反应。

方初忽然道:“听说前次夏织造因为郭姑娘献机器受到朝廷嘉奖,夏大人的兄弟受惠,听说升了呢。”

高大少爷笑道:“确有此事。说起来,也是他时运到了。”

他明白方初的意思:这是提醒他要父亲帮郭清哑。

可“此一时彼一时”,眼下这敏感的时期,如何行事福祸难料。

方初满含深意地看着他道:“为官者当为民请命、报效朝廷,这是本分。只是仕途险恶,一个不好便有倾覆危机,免不了时时如履薄冰。然若机会在侧,却不能及时抓住,岂不可惜?”

高大少爷心中一动,问:“什么机会?”

方初道:“每年各地都会向朝廷申报,或孝子,或节妇,请皇上御赐牌匾嘉奖,旨在教化民众。郭家将织布机、纺车献给朝廷,行的是大义,得利的是天下万民,更该得此殊荣。若此案过后,证明郭姑娘是无辜的,巡抚大人向朝廷请奏,请御赐‘织女’称号给她,即可安抚郭家,又可安定民心,还可彰显大人为国为民的襟怀,想必皇上定会龙颜大悦。”

高大少爷目光闪闪地看着他道:“在这之前,家父当然该力排众议,慎重对待此案,以防冤屈了行大义的郭姑娘?”

方初肃然道:“那是大人职责分内事。”

高大少爷笑道:“贤弟说的有理。”

顿了一会,又轻声道:“指控郭姑娘的,可是谢姑娘!”

声音很轻、很轻,仿佛自言自语。

说完,便觉得身边陡然静了下来。

坐在对面的那个人,仿佛连呼吸都停止了。

******

二更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250章 见面

他悄悄用眼角余光瞥过去,发现方初僵住身坐着,握着茶杯的手关节发白。他担心他再用力一些,那杯子都要被他捏碎了。

方初僵了一会,才缓缓道:“案情扑朔迷离,郭谢两家又有过节,她有这怀疑……也难免。然人命关天,需要慎重对待,抓住真凶才能慰藉死者!”

这番话他说得很艰涩、无力,没有之前的铿然坚定。

高大爷还发现,他竭力做无事样,却很牵强,眼中痛苦、失望,还有……愤怒的情绪交织,很是复杂。

见此情形,高大爷有些心惊。

方初仿佛坐不下去了,站起身道:“小弟还要赶回去,就不打扰高兄了。就此拜别!”说完躬身一揖。

高大爷忙起身相送,一面让他放心。

离开湖州,方初直接赶往霞照。

次日下午未时初,他回到方家别院。

也来不及梳洗换衣,就去见他父母。

方瀚海夫妇见他回来,惊问道:“怎么回来了?”

方初疲惫道:“儿子能不回来吗!”

方瀚海想起谢吟月的举动,心中了然。

严氏见他一身风尘仆仆,心疼万分,急命备茶点等物,又吩咐厨房熬滋补汤品,去燥下火,消除劳顿。

待方初坐下后,方瀚海沉声问:“你打算怎么办?”

方初冷声道:“当然是找出真凶!”

方瀚海皱眉道:“这事为父多方查证,毫无踪迹可循。”

如今他也怀疑起来。难道郭清哑真杀了人?

方初没有答话,眼中却闪过一丝痛苦,之后又转变为决然——

父亲查不出。不是他能力不够,是他不了解内情,所以错了方向。尤其是不了解如今的谢吟月,更不了解谢吟风和郭清哑。可巧的很,这几人他都知之甚深。所以,这个局就让他来破吧!

他便问起案情,虽然早知道了。还是要再听一遍。

方瀚海便说了起来,比起方初从别人那听来的果然不同,那些都是案情记录。是死的,而眼下听的要生动真实许多。

随着他的述说,方初浑身绷紧,越来越愤怒。

他眼前浮现谢吟月在公堂上义正言辞地对郭清哑指控。而郭清哑却无可辩驳。就像她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会织出那么好的锦和棉布,还有弹琴一样,她也无法解释如何猜测凶手是用铁钉钉入江明辉的顶门。还有抛尸翠竹镇等等,都关联上了。

谢吟月将郭清哑亲笔写下退亲文书、买竹丝画时逼他签保证书、将织布机等献给朝廷的行为都当做证言,证明郭清哑是非同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