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部分 (第1/4页)

方初道:“幽篁馆,自然以竹为主。”

清哑道:“这名字好听。也清静。”

方初问:“喜欢吗?”

清哑道:“喜欢。”

到前面大堂,方初命人开了门,几人进去。只见墙上挂的名画、书法匾额,桌上摆的竹丝画小屏风。地上摆的四扇或者六扇竹丝画大插屏,将厅堂隔成一间间的;每张桌上都摆着上等的瓷器茶具;靠墙是一排排书柜,柜内有各种书籍,好一个风雅所在!

清哑觉得,这里更像书画展览馆。

她问方初,这馆的生意怎么样?

方初道:“很好。文人士子尤其喜欢来。便是不买画,在这里看书喝茶、评论书画,我们的人也不会赶他们走。”

清哑道:“这就像艺术沙龙。”

方初一怔,艺术沙龙是什么?

清哑发现又说漏了嘴,便捏了捏他手,意思回去再告诉他。

方初会意,转而问她:“现在可好些了?刚才吓坏我了。”

清哑道:“好了。之前软软的,不知为什么。”

方初道:“这一路太累了。你一直撑着,等终于到京城,你这么松一口气,便感觉支撑不住了。肚子还胀吗?若不胀了,早些回去睡,不然明早起来又没精神。”

清哑点头道:“回去吧。”

回房后,清哑又泡了一个澡才上床。

方初不过是晚她一步洗完,等上床,发现她早陷入沉睡。

他虽觉扫兴,又不禁怀疑:怎么睡了一下午,还这么困呢?

心里默算了算,忽然想起她小日子该来了。

并非他细心刻意记这日子,因在成亲第二天清哑闹了个笑话,他想忘记也难,只怕是一辈子也忘记不了。

“怪不得!”

他找到了根由,便不敢惊扰她,小心睡了。

次日早饭后,方初和清哑去玄武王府。

玄武王父子都在西北戍边,常年驻守巴颜喀勒山的玄武关。此次太后寿辰,王世子被准许回京贺寿。

方初和清哑先去拜见玄武王妃。

王妃在内堂接见了他们。

王妃见了清哑,很喜欢,拉着她手让她坐在身边,问了些家常问题,态度很慈和,又问方初:“你祖母身子可好?”

方初忙道:“劳王妃记挂,祖母身子还算康健。这次晚辈成亲,祖母在老宅住了好些日子呢。上月底才离开。”

王妃微笑,又对清哑道:“你祖母以前来京城,我们常会的。这有好些年没见了,甚是想念。”

清哑道:“祖母年纪大了,不能出远门。”

正说着,张世子派人来请方初。

王妃忙对方初道:“你去吧。我留下织女了,陪我说说话儿。晌午你们留下用膳。你们没有别的安排吧?”

方初忙说没有,又谢过,对清哑微微点头,才出去了。

王妃继续和清哑闲话。

她道:“当今太后母仪天下,极为贤良淑德。她最重农桑耕织,所以才对织女倍加爱护、几番回护。”

清哑道:“太后对民女很和气。”

王妃状似无意道:“织女每每在纺织上有所突破,便公开传授天下,造福了大靖百姓。我听说,如今在西边、西北、北方等产棉区,兴起许多纺织作坊,比你家的作坊规模还要大呢。你那里只要一有动静,不知牵动多少人心。”

清哑道:“我们家就两个作坊,城里一个,乡下一个。”

王妃道:“这是织女大义,不与民争利。”

清哑道:“钱是赚不尽的。”

王妃微微颔首,眼中露出欣赏神色。

闲话一会,她命唤姑娘们,还有世子妃来见客。

少时,四五个姑娘和两三个贵夫人在丫鬟仆妇的簇拥下出来了,纷纷和清哑相见、问好。

虽说清哑和她们来自不同环境,但她能织出绚烂的锦缎,还能设计优美的衣服,女人对服饰最感兴趣,只这一个话题,便将双方距离拉近,谈话不似一般客套,厅内笑声不断。(未完待续。)

第692章 怀孕(求月票)

书房内,张世子正对方初道:“……常拖欠军饷,眼看寒冬来临,将士们缺衣少食……父王想告老,皇上不准……”

方初默默听着,并不言语。

这是让他听回去告诉方瀚海的。

方家多年来一直暗中支持玄武王大量银钱,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