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部分 (第1/4页)

他没有说下去,几位大人却都心中有数。

先皇对废太子一忍再忍,岂止这一件事!

方初又道:“我方家也不忍为难王爷,所以一直没提还。这银子奉给边关将士,和赈灾一样。”

蒋大人问:“你现在怎么又要还了?”

方初冷冷道:“小人不想好心被污蔑。既如此,那就还钱!”

蒋大人又问:“私造火器案爆发时,你们为何不提还钱?”

方初失笑道:“大人,我们不提还有人栽赃呢;若是将这借据拿出来,不正中某些人下怀?有人要说方家和玄武王勾结,占用朝廷军饷。仅凭这一张借据,我们如何说得清?岂不是自寻烦恼。”

王大人问:“你现在怎么又敢了?”

方初道:“有这么多人作证,怎么不敢!”

说罢,对章明等人抱拳谢道:“这要感谢各位鼎力相助。待收回这笔积年欠款,在下请各位上如意楼吃酒。”

那讥讽、轻蔑的眼神,刺得章明等人心直抖。

示威,这是**裸的示威!

蒋大人和几位大人都没了主张。

蒋大人郑重问:“方初,你真要朝廷还钱?”

方初斩钉截铁道:“要!方家只是借银子给西北军,在未判罪之前,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等大人判定了方家的罪,再论其他!”

蒋大人再问:“方家为何要借钱给西北军?”

方初断然道:“为了方家。”

蒋大人等人均一愣,还以为他说要为国为民呢。

方初似看出他们疑惑,接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不像有些人,整天高喊‘为国为民’,暗地里却营私苟利。我等商贾,其实比任何人都更希望国泰民安、百姓富足,若只管唯利是图,专做些‘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的勾当,如何绵延?

“所以,每每江南水患灾害,锦商赈灾积极。

“百姓不安居乐业,谁来种桑养蚕、种棉纺纱?

“没人种桑养蚕,锦商如何生存?

“同理,若边疆不宁,外敌入侵,商贾如何做生意买卖?

“乱世之中,破家败亡的不单是普通百姓,有钱人更惨。

“方家原本就是书香门第,方氏以诗书传家,以儒学治家经商。商场如战场,经商也绝不是蝇营狗苟便能存身立世。方家等世家绵延上百年,自有坚持,岂是那些鼠目寸光之辈所能想象!”

他越说越激昂,气势睥睨,傲然不群,大放光芒。

********

猜到了吗,为何方初带着家人大肆逛街消费……不知你们心情怎样,我反正很欢畅,一定要有月票鼓励!(未完待续。)

第925章 虎口拔牙

堂上一片寂静,竟无一人能反驳他。

因为锦商赈灾不是一次两次,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年年如此;因为他所述说的道理涉及经济、民生、内忧、外患,是一篇治国之策。

蒋大人双目微眯,霍然间就下定了决心。

他与另两位大人低声私语几句,那两位听后都不断点头,然后他端坐正直,右手抓住惊堂木,重重往下一拍,凛然喝道:“西北禁军欠方氏五十多万两军饷,着户部即日偿还!”

说完,当即请老玄武王报了数目,又命人根据西北禁军人数计算,与借据核对,最后写了判决文书,亲自盖上印章,又请其他两位大人盖印,交于方初,让他去户部讨债。

他没提利息。

方初和老玄武王也知趣地没提,能拿回本金已经是万幸了,再提利息不是自找麻烦么。

至于堂审,到此为止。

为何?

因为审不下去了。

除了至德十五、十六两年,西北禁军再未出现过军饷短缺的现象,虽然废太子不止一年挪用军饷,但老玄武王坚持说西北军饷不短。

关键证人当年都在私造火器案中死光了。

对玄武王和方家的指控,除非有新的证人证词。

老玄武王老眼一翻,冷笑道:“废太子敢一再挪用西北军军饷,本王能无动于衷?真当老夫是只病龟吗!”

蒋大人等三人听这话玄奥无比:

似乎是指废太子确实一直挪用西北军饷,他丢了储位有玄武王的推动作用;又似乎说,废太子若真一再挪用西北军饷,玄武王怎能容忍这种情形持续,早吵出来了,所以这次指控纯属诬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