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 (第1/4页)

四皇子是李乃身后支持的兄弟,他明白因为上次的救命之恩九皇弟起了退让之心,却不能谅解,所以早在战事四起之前,转投了二皇子的阵营。李乃虽是有些寒心,亦知事不可强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不管四皇子是不是懊恼过,但是作为权力中心游荡多年的李乃,比起武秋止还是多了些经验,他有感觉,这次的细作一事不像那么简单。

可惜抓住的细作竟是全部自缢身亡,没有留下半个活口,这也足以证明幕后之人并非只有敌对方吐蕃赞普,或许涉及的颇深。

李乃、李迥等皇子聚在太子府将各自收集的消息开诚布公的递给了武秋止,几人分析下来,最大的目标指向了二皇子。

这里面到底有没有曹妃作怪,则不知。即便二皇子表现的对曹妃心生疏离,但不代表他没有争权夺位的心思,以他那种不动声色善于谋算之人,极有可能利用了曹妃行方便事也不是不可能的。

唐代宗在军营亦有属于自己的眼线,当然,他的是明线,所以在听闻细作的作为后,沉默了许久,连夜想要召武暖冬入朝。

这时武暖冬病重,根本无力起身,入朝之事自然作罢。

武暖冬装扮成男子,代替那子虚乌有的师兄进了战场,唐代宗爱屋及乌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代表事后不清算。作为宽容为本的皇上,他也不会过河拆桥的追究武暖冬欺君之罪,他是想借她的本事调查细作出自何处。

怀疑枕边人,对于唐代宗来说已是极限,若还要他亲手挖掘出枕边人和子嗣反逆的证据,与他简直是痛不欲生。

他想将此事交给武暖冬有两个考量,一,自然是皇太子的信任;二,便是武暖冬得天独厚的身世。

ps:原宝应元年李适立为太子。感谢书友150825040341791亲的月票~(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七章、权威

武秋止在挖掘细作幕后身份一事上与唐代宗的打算不谋而合。

他的原因很单纯,希望借由此事刺激暖暖好转。

武秋止了解自己的小妹,若是得知细作的身份不简单,必然会为了他的安危调查到底,那样的话,她定会忘却罗玉寒的伤疼坚强起来。

是夜,武秋止送走了几位皇子后,同武夏至踏着月色来到了武家庄子。

知道太子与武家关系密切的军中大将都是天子门生,杨家、曹家并没能在此次战役中插入高位之人,抓住的细作也都是些不起眼的小兵小将,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武秋止暂缓了公布与武家关系的事情,皇位之争并不会因立了太子便偃旗息鼓,相反,形势只会越发的严峻。

明面上他与武家似乎断了联系,实则每天他都会与暖暖通信、每周都与爷爷和爹报平安等。故此,只是不知内情的外人认为他与养父家早已疏远罢了。

此时武暖冬已退了高烧,整个人还有些软绵绵的提不起劲,她打发了家人不用成天围在自己身旁,唯独一人执拗的不肯听劝坚定的守着她。每日三餐必会任劳任怨、亲历亲为,如不是男女授受不亲,怕是穿衣、擦身、入厕等私密琐事他也全部包在自己身上了。

武秋止来探望暖暖时,正好看到程子境不顾小妹的婉拒,执着的喂她鸡汤的情景。原本酸涩难耐的他已经落下了脸,却被后脚迈入房间的武夏至杵了杵腰眼,提醒道:“两房侧室,明年春季成婚,三房夫人人选在册!”

武秋止脸皮一抽,脸都憋红了,幽怨的白了眼武夏至。行军打仗真的能改变一个人,憨憨厚厚的二哥也越来越腹黑了,随便一句话就能刺疼别人的心窝,打击的人无能为力。

他轻声附耳,“你不说我也不会把子境如何,多一人对暖暖好,我倒是高兴,只是他没伺候过人,所以不知一些小事。那汤还有些热,喝下去一时会胃里舒服,时日长了反而会伤及肠胃。”

武夏至一怔,反问,“你不是也没伺候过人!”

“笑话!”武秋止挺直胸膛,“咱家暖暖就是我手把手伺候到大的,谁都不如我权威!”

武夏至甘拜下风,话说你堂堂一介太子,伺候人的事有必要讲的那么自豪么!

两人窃窃私语让屋内人听个正着,都是武功高手,那点声量防备不了什么。

程子境极为谦逊听话的开始捧着整碗汤细细的吹去,半分介意都没有,反而冲着武秋止讨好一笑,“还望殿下多指教!您毕竟是暖暖最喜欢、最依赖的哥哥,有您的教导,我必会将暖暖照顾的舒舒服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