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 (第1/4页)

将这些写完,身法部算是完成了,李智微微舒了口气,然后伸了伸懒腰,这不是他真的想伸展,以他的身体状况也不需要伸展,一切只是昔日的习惯,这些习惯李智完全可以尽数改掉,这是十分轻易的事情,不过,李智还真没想将这习惯改掉,否则将自己生生改成一个木头人,身上人味尽去,实在是无趣。

写完之后,李智又将这些纸张尽数拿起来,屋内本是黑暗,但是又岂能对他有丝毫妨碍,他目光如炬,又拿出几张纸一边开始一边誊抄一边修改完善,这时候李智算是知道主世界古代那些作家们的苦bī了,这种写作方式,写完之后再抄,再改,写个几千字就够苦bī了,如果是几十上百万的著作那还真是要命,想现代的小说作家,每天万字也是轻松无比,电脑何其便利也。

第六十四章 心法实操步步景

希望修持法,单纯以身法部论,只要机缘就有入道之机,虽然机缘这东西渺茫了些,但是实是李智昔日十余年修持之jīng华所在,不过这身法入道也是要看入的什么道,所以,心法就极为重要,身法配合心法,入道本是顺理成章,而李智更是要将其引入他的希望大道之,故而一开篇就将希望之道的梦想、光明、改变三道理念写于其。

持此修法之人起修之时当需内求本心,明白自己想要追求些什么,明白自己的希望与梦想,此之是为发心,若能发此心,就可以此为核心凝聚自身意志,日后再怎么走也不会走到别家的道路,可以说,自根基就将道路确立,以此心为出发,纵然成就他道当也在希望道路包容之中,这就是至高的道路。

有修行之理,但是明白道理并不意味着成就,知行合一,将理论落实于自身才是真修行,于此时,心法部中,李智要将心法与实际cào作乃至步步功景尽数写就,方是完全。之所以要将心法与实际cào作写其,古代丹曾经有云,传丹不传火,这火其实就是心法,传了丹,却没得心法,想要烧出金丹来那无疑是要靠撞大运。

丹炼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景象,心法如何应对?都有其讲究,李智这法虽是极简之法,带有极大的普传xìng,许多地方依旧是有些讲究,如果不能应对,稍有不慎也会出问题,甚至危及本身存在,不过,初学之人却是无需担心,没有入mén,每日空想走火入魔都不能。

修法的实际cào作第一步依旧是个静字,一静抵万法,其他诸如站桩、跑步、锻炼、导引都为辅助,静法修持当选静坐,静坐之姿可以双盘、可以单盘、可以散盘、也可以静坐,几个姿势哪个舒服选哪个都可,不过却有一要求,那就是要将身体坐正了,至于舌砥颚之类,实际在修持过程中,督脉一通,舌头自然就会抵去,这也是判断是否通脉的一个标志之一。

将身体坐正,而后放缓呼吸,呼吸一缓,身体也会随即放松,身体一松,心也要放松,否则不能入静,不过,李智这法对心的放松要求却不是那么严格,道mén的静坐与佛mén的静坐是有着区别的,用意就不同,佛mén的静定实属顿法,想要一朝揍功,非主角不能为也,实际,哪怕是定法,也没有想象那么简单,非是一句修心可以描述,四禅的境界,也是步步为营。

静坐之时,意志当轻轻落在全身,闭目垂帘以收收视之效,又以耳内听自身,尽量放松,减少思虑,越是能静,效果越好,如果不能完全入静,只是效果差些,而只要每天坚持静坐,纵然不能入静,每天的坚持就是磨心的过程,时间一久,自然可成,这坚持看似简单,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到的,可是,如果连这点坚持都做不到,那还修个什么呢?口胡要修行逆天,这点都做不到,那还玩个屁。

收视返听,就可神不外驰,神不外驰守于自身,就可抱合神气,主世界佛教曾笑修道之人为守尸鬼,虽是嘲骂之言,却说的极为形象,佛教视身体为臭皮囊,视红颜为白骨,身躯就是活尸一个,守身岂不就是守尸?当身心静到一定程度,原本守于全身的意志会自然汇集在人体下丹田之,此正是不守而守,凝神气入xùe窍的关键一步。

世间功法常常有云,要意守丹田,可是丹田在哪里呢?主动意守一是无法守对位置,另外包含杂念的神也是无法入那根本窍xùe的,越是强守,就越是无法入xùe,更无谈开关展窍的后续了。收视返听,神不外驰,抱合神气,凝气入xùe,这就是道mén无为静法的jīng髓部分。

起修之时,人的身体或许因为长期损耗,身弱体虚,所以,修行的开始是补漏,静坐的效果体现在补漏调身,止思虑,禁,久而久之,身体自然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