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当然,这家公司也是达伦精挑细选的,自然有让他看重的地方,其本身确实有不俗的业务能力,除了有相对完整的枪械产品系列之外,还有一支研发团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他的要求。

而让达伦最为在意的,则是它所具有的人脉,因为这家公司除了枪械产品之外,还有武器配件业务,这让它能够大量接触一线的使用人员,特别是在美国的特种部队里,因为他们的要求相比普通部队更加严苛,所以往往会自行改装武器;另外,据传闻,这家公司每年都找有影响力的退体将军开座谈会,并支付不菲的顾问费用,然后这些退休将军会去影响管采购的部门……反正这家公司的推销能力跟黑坑有的一比,能让美国陆军掏钱买一支不大用得到,而且还存在结构设计缺陷的狙击步枪!

这也是他为什么是投资,而不是收购的原因,给别人打工,哪有为自己赚钱积极……

……

ps:特意写在后面,文里有一个中国古代的小“梗”,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出来呢(未完待续。。)

第312章 合法枪械

当然,达伦找这家公司不光是奔着走后门去的,也有他自己的真材实料,那就是导气活塞式ar,以m16为代表的传统的ar步枪上,使用的是气吹式原理,用火药燃气直接推动枪机,减少了活动部件,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但也把高温一并送进了枪机框里,使润滑剂迅速干燥和挥发,而且就像汽车发动机的气缸里一样,燃气还会在枪机部件上积碳而形成污垢,加上因为成本的问题,军队自行改换了子弹的发射药,使情况更加恶化,当年美国陆军就是因为这个,在越战时被m16给坑惨了。

后来,依靠技术的进步,比如弹膛镀铬,甚至是枪膛镀铬,使m16的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高,气吹式原理的天然缺陷并没有消失,只不过与早期m16的对比很大程度上将其掩盖了,但随着军方作战环境的变化,对武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当需要在沙漠和沙尘之中,进行长程渗透的时候……

不过,尽管已经刮过了沙漠风暴,但现在美军还没有对导气活塞ar有太大需求,只是,对于特种部队来说,他们还有一个困扰,那就是“”(过量气体)。

气吹式ar在安装消声器后,由于会改变枪管内的膛压,让比原本更多的火药气体进入枪机内,而像m4这样的短ar,问题会更加严重,过多的火药气体甚至会充斥整个机匣,并从拉机柄处向后泄出,扑向射手的眼睛,以至于出现了一种加大尺寸并有气流偏向装置的拉机柄,来避免泄出的火药气体干扰射手自己。

恰恰就在这段时间,三角洲和海豹这种经常执行特殊任务的作战部队单位,大部分行动中几乎都要使用消声器,并且出于隐蔽携行的需求,甚至还在m4的基础上,专门组装了枪管更短的突击步枪,可想而知,对于他们来说,可以彻底解决“”的导气活塞ar有多大的吸引力了。

事实上,在ar式步枪上改用导气活塞装置,之前就已经有人尝试过,且不说同为ar系列的ar18,本身就是导气活塞设计,台湾在1975年研制的t64也是把ar18的导气装置移植到m16步枪上,而更早的活塞式ar是柯尔特公司在1969年研制的703型原型枪,至于黑坑公司的g36,同样也是使用导气活塞的,还有81…,也采用导气活塞结构呦,只是,这种结构一直不太被美国人接受,很多时候,所欠缺的就是一个契机而已。

只是这样一来,他接下来的时间就没先前那么悠哉了,想让公司的工程师真正理解他的想法,并切实将其落实,需要大量的工作,更不要说,在那些人眼里,达伦就是一个有钱任性的未成年人而已,而且还跟普通枪械先出标准型,再出改装型不一样,他现在的计划等于是直接出紧凑型号,这时候为其十年的《突击武器禁止法》刚通过二年,像这种紧凑型号的自动步枪,根本不可能在民用市场上出售,而光靠军方订货,就算能收回成本,也没多大利润。

但不管怎么说,他现在都是公司的大股东,敢煳弄他,就等着被炒鱿鱼吧,所以在达伦的强力推动之下,专门针对特种部队的超短管导气活塞ar新鲜出炉了,这倒不是工作效率有多高,而是市面上的ar配件实在太多了,稍微拼一拼,就能弄出一只概念枪,至于具体的完善和进一步的商业推广,那就是相关业务部门的事了。

很多时候,这就是个市场占有率的问题,就那么多坑,谁先占上,别人就没位置了,何况导气活塞式ar,也被证明确实有其自身的优点,加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