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注重下属利益,工作才会顺利

我们也会发现,这种单靠逢迎上层领导而升迁的人,由于没有得到下属的支持,多半无法在高位待太久,真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下属就是领导者向上攀升的基础,所以聪明的领导者都很在意下属的态度,懂得时时留意下属的态度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是一项非常明智而长期的投资,因为若是能得到下属的支持,下属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使领导者获益。

一、下属是工作成绩的真正创造者

虽然领导者可用威胁等高压手段迫使下属服从命令,但这种方式必定会让下属产生反抗心理,消极地工作或抵制领导,进而降低工作效率,影响组织整体的利益。

最高明的办法应是像日本的某些企业那样,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加班、奋斗。不过,要达到这种境界,领导者就必须时时注意和了解下属的需求、情绪、态度等等,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使下属了解,领导工作是要使组织获利,也使每位员工获利。

有时,制订或施行某些计划之前还必须听取下属的意见,尤其是那些在下属当中有一定威信的下属的意见。如果无法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领导者就很难顺利开展工作,而且当这项计划最后不了了之时,领导者的威信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这是身为领导者最大的失败,也是领导者最不愿意面对的结果。

日本的企业非常注重员工对企业的态度,企业的领导者都想尽办法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对企业的忠诚心。为了照顾员工的情绪,有些企业还设立了“出气室”,目的就是帮助对领导阶层不满的员工将怒气发泄出来,使他们能以平衡的心态投入工作。在“出气室”中,设有每一个领导者的模拟人像,心怀不满的员工可以痛殴它一顿或大骂一通,直至消气。

二、下属可帮助领导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有句俗语说:“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

领导者想塑造良好的形象,最好借下属之口宣传,这会比自吹自擂有效得多,也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感。而且,下属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还会把这些好名声传送到更广泛的人际关系脉络网中。

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和形象,会为领导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声名远播会使领导者受到高层的重视,从而“加速”自己事业的发展。相反,如果上下级关系恶化,那即便领导者的“后台”再硬,终究难敌众怒,逃不了狼狈下台的命运,当然更谈不上事业的发展了。

三、重视下属可防止“后院起火”

领导者为什么要重视下属的态度和情绪呢?

因为,下属感到被冷落、被压制或是心怀不满时,就很可能倒向领导者的对手,从而使其腹背受敌,造成形势上的不利。

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是因为只有堡垒内部的人才最知道自己防御上的弱点,所以下属反叛常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危机。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张飞之死不就是因为他对待下属过于粗暴严苛,从而激起下属谋反吗?每一位领导者都应牢记这个教训。

虽然领导者的计划对政策的成败至关重要,但要使计划变成现实,还需下属的努力与付出。如果领导者所创造的成绩像长城般雄伟,那么每位下属的辛勤劳动就是一块块砖石,慢慢堆叠出雄伟的长城。如果说领导者是舵手,那么下属便是那一根根划动的桨,带动船只逐渐前进。

由此可知,若是缺乏下属的努力,那即便领导者有再好的计划也是空谈。所以,身为领导者,一定要多留意下属的态度,绝不放任下属心生反感,否则必会对整个组织或个人的事业发展造成大问题。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要激励下属发挥特长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嘉奖,要想下属为你卖命,你不仅要给予他信任感,还要适当地给予奖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在《谏论》中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有这么三个人,一个非常勇敢,一个有点勇敢又有点胆小,一个非常胆小。然后,苏洵将这三个人带到谷边,对他们说:“能跳过这渊谷的人才勇敢,不然就是胆小。”

苏洵说,在这种状况下,那个非常勇敢的人以胆小为耻,必然能跳过去,但那个有点勇敢又有点胆小和非常胆小的人却不可能跳得过去。

之后,他又对剩下的两个人说:“能跳过这渊谷的,就给他一千两黄金,跳不过的就不给。”苏洵说,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