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经理顶住舆论的压力,升任这名曾有劣迹的人。果然在那名工人担任厂长后,整个分厂的工人每人每天都能组装四十只电镀表。有人仍不服气:“连坐过牢的人也能当厂长,那人人都可以当厂长了。”

听到这样的反对声音后,公司经理理直气壮地反驳说:“你能把组装效率从十只提高到四十只吗?如果不能,就要诚实地承认对方有能力,比你强。”

世上只有偏才,没有全才,有所长必有所短,所以正确的用人之道,在于善用对方的长处,而非要他成为“完人”。你用他的长处,他就是“能人”,相反,你用他的“短处”,那他就是“笨人”了。

所以,领导者要想获得人才,要想得到人才的帮助,就要先懂得发掘每位下属的优点,善用每位下属的长处。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你敢用别人不敢用的“人才”吗

即使你引进的人才无法帮助自己拓展事业“版图”,也并不能说明你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更不能停止自己今后引进人才的步伐。

在选聘人才为自己办事时,慎重是应该的,但是,过于优柔寡断只会使自己丧失真正的人才。

事实上,人才的优劣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而且,任何人都不可能保证自己所聘用的每一个人,都能产生绝对的经济效益。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挥笔写下千古流传的名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说,要验证宝玉是真是假,就得用火烧三天;要分辨一个人是不是货真价实的人才,必须等上七年。这无疑说明了识别事物的真伪、鉴定人才的优劣,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

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在选用人才时,要有敢冒风险的精神和开阔的心胸,因为,有关人才的决策与其他决策一样,不可能有绝对成功的把握。

有位知名的科技公司老板曾经讲过:“引进三个人才,有一个能发挥作用,就算是成功了。”

但是,有人免不了担心,花上这么大笔的人事费用是否值得?假如招进来的是一个庸才或是根本做不出成果的蠢材,岂不是白白浪费金钱?

这时,你必须牢记一句话:“不管做什么事,都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只要有七成把握,就可以试着去做。”

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缺乏的就是冒风险、压“赌注”的勇气与胆识,在不该犹豫的时候思虑万千,担心上当受骗。

例如,遇到一个人才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时,招聘企业就怀疑,既然这个人条件这么好,原公司为什么还要放人呢?若人才从环境好的公司到环境差的公司,招聘企业就更怀疑这其中有见不得人的“名堂”。总之,对所聘请的人才的真实能力不敢轻易相信。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现象:没有人才时就到处嚷着缺人才,当人才送到面前时却又不敢用。

不要苛求自己引进的人才非得百分之百成功。如果你不敢大胆尝试,就会把许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拒于门外。

反过来说,你想要引进适合的人才,就必须有敢冒风险的精神,做好交学费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你引进的人才无法帮助自己拓展事业“版图”,也并不能说明你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更不能停止自己今后引进人才的步伐。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你是在磨炼人才,还是折磨人才

接受考验、锻炼,吃苦受累,这无可非议,但是许多领导者只给员工准备了受苦的“条件”,却并没有提供学习实际本领的条件。

刚踏出大学校门、拥有较高学历的年轻人,最容易犯的通病是:高傲自信,想急于表现自己的才能。

他们在具体工作上不墨守成规,而是锐意进取并积极创新,但往往急于求成,忽视检讨工作的正常步骤和品质的要求。正因如此,许多领导者都会把刚来的社会新鲜人先放到基层接受锻炼,让他们由好高骛远变成脚踏实地。

从理论上来说,这个思路和方法是正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却往往变了调。为什么呢?

一是,在许多中层干部的心中,并不是真的要让这些社会新鲜人接受磨炼,而是带有杀杀其锐气、给点颜色让其瞧瞧的意味。尤其是学历不高、从基层爬起来的小主管,更抱有这种心态,他们会在心里轻蔑地说:“哼,大学生有什么了不起?没有实际经验,连一个工人都不如!”

接受考验、锻炼,吃苦受累,这无可非议,但是许多领导者只给员工准备了受苦的“条件”,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