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杨澜说:“那天,我的心理压力大极了。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始,虽然有专业的撰稿老师已经写出了每期节目的脚本,也有导演在一边反复地说戏,但我还是越听越糊涂,越想放松也就越不放松不下来,最后糊涂的一点也不清楚了”。

杨澜那时候就想着,“反正我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口,我不知道镜头的感觉,我不知道……”走进了摄像机的镜头里。

杨澜不知道自己行不行。自信好像突然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在开始录制之前抛弃了杨澜。杨澜只能自己安慰自己,杨澜只能自己暗示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有时候心理暗示就是这么管用,你越说自己不行,你就真的是越出差错,你如果告诉自己,我能行,那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式录制的那天,走上舞台以后,杨澜突然发现自己开始怕摄像机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摄像机工作的时候,镜头前有个红灯,在暗影里发出诡异的亮光,有时候站在摄像机前,注视镜头的时候,偶尔的红灯还会与眼睛连成一条直线,眼睛就会觉得一花,心里就会一震,台词在瞬间就消失的找不到了。

这竟然成了杨澜前期电视主持生涯里的一块心病。

刚开始录制时,杨澜也出现失误,有时候会穿帮,有时候也会笑场,忘了台词的时候也时常出现。这是正常现象。剧组的人都很宽容,每次都在导演的指挥下,再次开始。杨澜对这点一直心存感激。

第三节 在磨砺中成长

每个人都会在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杨澜找到的第一个位置就是《正大综艺》的舞台,杨澜的清纯气息开始成为一种全新的电视主持风格语言,在大陆地区掀起了一场属于杨澜的电视主持风暴。节目的火暴开创了属于杨澜自己的全盛时期,这一切都离不开杨澜生命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两个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我和姜昆“说相声”

杨澜在《正大综艺》的电视主持生涯正式开始了,搭档是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所以杨澜在跟姜昆搭档的时候,就有了说相声的感觉。

现在相声界里也已经开始出现了一男一女的相声搭档,一个捧哏,一个逗哏,形式新颖,手法独特,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杨澜和姜昆的启发。

姜昆是个大名人,来正大主持节目首先就能保证节目的可看性。看过姜昆说相声的人都知道,这个人一开口就是包袱,这种性格带到了主持中来,形成了姜昆的相声风格。

当前中国的主持人里很多名嘴都是相声出身,不知道跟姜昆第一个接触主持人角色有没有直接关系,或者是一些电视节目在这里受到了启发?

就像杨澜后时代的电视节目主持都想找一个学英语的大学生一样吧。

姜昆的语言风格始终离不开相声的定位,所以姜昆的主持诙谐幽默,包袱很多,时不时地抖搂出来一个,让现场的人都能笑出声来。

而杨澜的主持却以机敏、内秀、清晰、纯情为主。这样一来,两个人的搭档就形成了说相声不相声,说主持不主持的另一种风格。或者说是,即有相声的轻松幽默,又是典雅的庄重大方。只要在主持的时候适当的变化一下语言的比重,就能达到左右逢源的电视主持艺术效果。这是当时《正大综艺》风靡全国的原因之一。

姜昆对杨澜的评价是:“杨澜有主持天分,干电视这行干对了。”

一般做节目的时候,都是杨澜开始说一个话题,然后姜昆在后面补充,两个人一交一替的用语言把节目贯穿在一起。但有时候杨澜也会因为经验不足,出现一些小差错。

比如,姜昆是一种相声的语气习惯和语言逻辑,在相声的角色里是逗哏,逗哏就需要有人来捧哏,而杨澜是一种正统的主持,根本不知道相声里捧哏和逗哏的语气差别。有时候杨澜一口气就把自己需要说的话来个竹筒倒豆子,自己先痛快了再说,一回头,才发现只顾自己抒情了,却没有考虑到自己应该给姜昆打个铺垫,留下切口。说惯了相声的姜昆,没有了捧逗,又没有了进入的切口,包袱就出不来了,于是只能重来。

但姜昆在这上面从来没有埋怨过杨澜。而且根据节目的需要,往往都是杨澜第一个开口说话,姜昆接着说下面的台词,这样一看,杨澜无意中就成了逗哏的角色,姜昆却成了捧哏的角色,杨澜不是在衬托姜昆,姜昆反而在帮衬杨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