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部分 (第1/4页)

吴才洋没说话,李言弘却是不快地说道:“夏想,这话就说得言不由衷了,你帮邱家去运作省委秘书长的位置,有没有考虑到吴家的感受?邱家在燕省的势大,就相应地等于吴家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是吴家拿下了省委秘书长的位置,对吴家,对你个人,都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局面。”

“至少你也应该事先和我通个气,而不是自作主张,是不是?”相比之下,高晋周的声音就柔和了许多,“或者提前和吴省长打个招呼也好,但你却冒然就将第一手消息告诉了邱家,还拉上了梅家也站在了邱家的阵线,你这么做,有没有想过会有什么后果?邱家和梅家联手,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吴家!”

站在吴家的立场上,李言弘和高晋周的话自然没有什么异议,两人向着吴才洋说话,也在情理之中。

夏想听了,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看了吴才洋一眼:“吴部长,想不想听听我的看法?”

吴才洋虽然对夏想非常不满,但出于某种考虑,还是点头说道:“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夏想将在座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吴才洋一脸冷峻,李言弘是淡而无味,高晋周却是无奈加遗憾,他心中却是一片平静。从迈出和邱家接触的第一步起,他就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本来还有些模糊的思路,在见到吴才洋之后反而越来越清晰起来。

夏想明白,他永远不能做大家族的附庸,不能依附于吴家或者任何一家,否则不但有可能达不到自己的理想,还有可能站在大部分人的对立面。

家族势力虽然庞大,虽然对于官场中人来说,是一个充满了诱惑的利益团伙。但对于广大的民众来说,家族势力实际上代表的还是小部分的人的利益,还是位于大部分草根出身的人的对立面,是普通百姓深恶痛绝的特权阶层。

也是中央最高层之中,个别从底层一步步爬到高位的顶天人物的眼中钉。

尽管夏想并不太了解中央几人组之中,除了总理之外,还有几人反对家族势力的壮大,但他心里清楚,总理的立场,代表了至少半数人的立场,虽然说来真正爬上高位之上,原本草根出身的人也会着手建立家族势力,但都会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国家是所有人的国家,不是特权阶层的国家。当一个国家体现不了公正,没有一个可以让普通人奋发的机会,不给所有人幸福生活的希望,保证不了在公平合理的制度之下的人尽其才,这个国家就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必然会被民众推翻。

家族势力既然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包括美国也有许多庞大的家族财团存在,也对国家政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国内,家族势力刚刚成形,但已经开始也拥有了惊人的左右政局的能量……

第664章 不欢而散

影响政策也好,左右政局也罢。只要是在合理的制度之下,只要不失公正的原则,就不会引起民众太多的反感。但国内的政治制度又决定了许多游戏规则既不合理,又不透明,保证不了在一个合理且透明的制度之下,人人参与游戏的公正。民众不但没有参与权,甚至连知情权也没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族势力越壮大,越深厚,对整个政治制度的伤害就越大。

同样,对国家的形象就越不利。

国家是管理机构,同时又是服务机构,还是公正的代表,当一个国家只管理不服务,并且不执行公正的时候,国家就会病入膏肓。

国家和人一样,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也没有永不消亡的国家。当一个人病在外表的时候,或许还有医治的可能,但当他病入肺腑。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医生的术语是,药医不死病。同理,国家也是如此。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想千秋万代,一统江山,可惜历史无情的事实证明,只能是梦想。

中国从南北朝时开始兴起的士族制度,延续了几百年后,到了唐朝就消亡了。而唐朝,就是中国历史最强盛的一个朝代。为什么?就是因为士族制度从根本上阻碍了寒门学子的仕途之路,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只要出身于士族之家,就是出身高贵,就能世袭官职。而出身于下品的学子,不管多么努力,也不抵一个出身。

制度不公,就会导致整个社会没有上进心。

因此唐朝的科举制度非常兴盛,才将大唐推向了高峰。

同样,在满清时代,一个满族人,不管认不认字,不管读不读书,到了成年之后都能领到足够养家糊口的银子,等于是坐享其成,等于是当时每100名汉人都要奉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