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部分 (第1/4页)

髡�恍拢�部梢栽谑∥��行纬墒�钟辛Φ牧�恕�

周鸿基左思右想,一时还真拿不定主意下一步到底该怎么做,他和夏想初次握手成功,如果现在放手,不但会给人他言而无信的形象,还前功尽弃,甚至会让何江海误以为他退让了。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此,他现在对何江海实在是没有什么信心,别落一个得罪了夏想而何江海不承情的下场,他就两头落空,就真成了冤大头了。

虽然上面并没有说一定让他和何江海合作,但显然是不想他和夏想走得过近了,周鸿基从感情上讲,更认为和何江海可以合作长远,但从人品上讲,更愿意相信夏想的诚信。

蓦然,他脑中灵光一闪,总理选择此时来齐省视察工作,孙习民也被紧急召回京城,难不成是夏想在哪一方面的布局真正触动了对方的核心利益?

想法刚有,电话就突兀地响了。

是穆正一来电:“周书记,有突发情况……”

穆正一在省纪委副书记中,排名靠后。也可以理解,一般越是靠后越不得志,才越有向新任领导靠拢的上进心,周鸿基对穆正一并不是十分信任,但眼下在纪委系统无人可用,也只能姑且用之。

同时,他对穆正一的能力,也持怀疑态度。

疾风知劲草,越有大事发生,越能判断一个人的品行和能力,周鸿基淡然而不失亲切地说道:“正一,什么突发情况,有多严重?”

派穆天一去五岳,也是周鸿基对穆正一的一次试探,穆正一当然也清楚他是否真正取得周鸿基的信任,并且能在纪委之中受到重用,五岳之行非常重要,是前提。

所以,他必须早请示晚汇报,事事要达到周鸿基的满意。

“万元成受人指使,诬陷鲁成良的事实成立,经纪委和公安厅联合调查,已经掌握了大量事实。”穆正一努力保持了平静,不致于让周鸿基认为他不够镇静,“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万元成的幕后主使是市长司马北”

“什么?”周鸿基顿时为之一惊。

很辛辣的手段,很出人意料的后手,周鸿基第一反应是,夏想不但想拿下万元成,连司马北也想揪翻也就是说,想在五岳折腾一场巨大的风浪。

再联想到即将到来的全省范围内的人事调整,周鸿基怦然心惊,五岳要被夏想当成靶子了,先拿五岳开刀,杀鸡儆猴,然后全省各地市,谁还敢在人事调整之中,说三道四?

夏想的手段,倒真是为他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

难就难在,司马北是何江海的人,如果纪委将司马北拿下,他和何江海之间将面临着决裂的可能,甚至就再也没有握手的机会了。

“证据有多确凿?”周鸿基问了一句有失水准的话。

此时,穆正一的话就十分关键了。

穆正一迟疑片刻,因为他在斟酌如何开口,他在推测周鸿基在司马北的事情上究竟是什么立场,大概思索了几秒钟后,他说了一句对整个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的一句话:“兜不住了”

很多人认为,历史是由大人物创造的,其实不然,大人物在做出决定之前,通常会听取小人物的意见,其实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后,起到最终推动作用的,往往是掩藏在历史尘埃深处的小人物……

第1524章 聪明人,各有聪明之处

夏想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从来不和周鸿基坐在一起谈,不管是谈风土人情,还是谈政治,甚至只是闲谈,都没有,就让周鸿基对夏想始终怀有敬畏之心和……淡然之意。

君子之交淡如水,夏想要的就是和周鸿基之间十分淡薄的交情——或许称之为交情并不准确,但毕竟二人之间有暂时的共同利益,所以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最好不过——因为大家都是聪明人,聪明人不必将利益挂在嘴边,谁都清楚对方想要什么,以及自己想要什么。

正是因为夏想既不迫切又不漠然的态度,让周鸿基在联手对付何江海的事情上,有自主权,也不觉得夏想在背后算计他什么,因为夏想从来没有要求过他什么,也没有向他许诺过什么。

所以,现在周鸿基知道穆正一一到五岳就查到了司马北在鲁成良事件之中也有手脚,而且还证据确凿,应该是夏想的一着妙棋,是夏想传球给他,就看他是不是射门了,他却不觉得是夏想设计让他跳进陷阱,而是夏想十分默契地将一个机会摆到了他的面前。

还是重大的机会。

一上任就拿下五岳市长和公安局长两名高官,他不但可以在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