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部分 (第1/4页)

多么明显的临界点呀,现在的周鸿基如果够聪明的话,及时收手,将汤世诚和解少海的案件结案,不再让他们成为咬死何江海的支点,然后向京城汇报,请求崔百姓一行收兵回营,让所有的事情到此为止,相当于拱手认输。

如此,事情还有一定的缓和余地。

显然,周鸿基没有收手的觉悟,还想硬撑过眼前的难关,还想等朱振波的死因正式公布,还想再赌一把。

是,周鸿基也有一定的眼力,认定夏想最终得出的结论会是朱振波死于自杀。但他却不清楚,朱振波是自杀还是被逼供致死,并不重要,死因是什么,没人在意,而齐省本土势力形成的共识就是,朱振波是死在了周鸿基手中。

这……就足够了。

这就为还击制造了足够的理由,并且酝酿了足够的情绪。

现在之所以引而未发,不是齐省本土势力还没有准备充分,恰恰相反,是已经完全准备充分了,只等一声令下,就有可能星火燎原。

但命令由谁下,何时下,夏想也说不好。

如果周鸿基主动出面,做出要和他深入交流的姿态,夏想或许还会委婉地提醒一下,但现在,周鸿基固执己见,恐怕是不见黄河不死心了。

黄河,正好穿鲁市而过,想见到黄河,真是太容易了。

……但愿周鸿基能挺过眼前的难关——虽然周鸿基有可能是夏想未来最大的对手,但夏想基于和周鸿基曾经有过的一段交情,还是不想周鸿基初出京城,就在齐省遭遇滑铁卢。

收拾好东西,正准备赴约时,没想到,来了一名不速之客。

孙习民。

孙习民不等吴天笑通报,径直进来,直接来到夏想的面前,上来就说:“夏书记,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和你商量”

难道孙习民到底比周鸿基眼高一等,准备全面退让了?

第1666章 突然的转折

孙习民到底是省长,夏想再有事情也必须为省长的事情让路。

“孙省长请讲,有什么指示精神?”夏想示意请孙习民落座。

孙习民却不坐,背着手,凝着眉,凝视了夏想片刻,问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夏书记,我们认识也有三五年了吧?”

夏想点头:“是呀,时间过得真快。”

“我想问你,你认为我的为人如何?”孙习民不像开玩笑,一脸认真。

夏想也很认真地回答:“是一位有原则的好领导。”

孙习民摆了摆手:“原则?夏书记,你还是没说实话。”

夏想心想,怎么说实话?今天的孙习民有点莫名其妙,肯定是受了什么刺激,哪里有上来就问别人对他的印象?问谁,谁都会说好话。

夏想就只能笑着摇头:“孙省长有什么事情,就请直说,我能办到的,一定不会推辞。”

“夏书记……”孙习民欲言又止,终于还是摇了摇头,“算了,牢骚太盛防肠断,我就说一句,我很欣赏你为人处世的水平。要是鸿基有你的一样的冷静和理智,我也就……”

莫名地来,莫名地走,孙习民终究还是没有说出真正的来意,不过从他落寞而无奈的背影之中,夏想多少猜到了什么……

怕是孙习民和周鸿基之间闹了矛盾。

孙习民受燕省事件的影响,在齐省确实有点过于谨小慎微了。他在齐省其他方面的表现都还可以,只有一件事情让夏想不喜,就是一直阻挠达才集团的项目落地。除此之外,在夏想眼中,孙习民的所作所为,基本上符合一个务实省长的形象。

如果不算他实际上是被邱仁礼的光环笼罩之下,无法大展手脚的真实原因的话。

孙习民毕竟比周鸿基老道,因为秦侃的动作,显然刺激了他,并且让他警醒,也意识到了秦侃现在频频出手,和朱振波之死之间并非全是巧合,而是有可能是一起有内在联系的精心策划的一系列的事件的组成部分。

孙习民联想到当年在燕省的引咎辞职,伤口就再次隐隐作痛。

至于他和周鸿基之间发生了什么争执或是不愉快,夏想就懒得猜测了,他一边下楼,一边思索今天晚饭去哪里吃才好——刚才孙习民前来,他以为会有长谈,一个眼神示意之后,吴天笑就打电话取消了和刘一琳的会面,不想孙习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什么话都没说,却破坏了他一次应该很有情调的晚餐。

走到外面,却和李丁山碰个正着。

李丁山一见夏想,就一脸笑意:“正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