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9部分 (第1/4页)

夏想经过一番深恩熟虑,他大概猜到了一点,反对一系怕是想借言论事件为筹码,逼迫团系、家族势力让步,最终达到在换届之时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更确切地讲,应该是为了推动一人的入局。

不用想雷治学。

雷治学最近过于低调,低调到他一个省委书记好像不存在一样,反常,太反常。夏想一开始以为雷治学是没有了心气,只想完成在西省的最后一任,但在言论事件出来之后,他愈发觉得雷治学的低调沉默背后,其实是在配合一出大戏,是在沉默中等待一个契机。

夏想一开始也没有想到雷治学会再有入局的可能,但叶天南的反常之举,却蓦然让他想到了另一种可能—一反对一系之所以在言论的小事之上揪住不放,有意当成一个重大的筹码,那么想要换取的利益肯定特别重大,联想到吴才洋隐隐透露的关于七人常委的口风,夏想将整个事件贯穿之后再理顺一遍,蓦然而惊!

事情的症结恐怕是在到底是七人入常还是九人入常之上!

九人常委本来就是当年妥协的产物,是反对一系为了制约和平衡而采取的一步措施。以夏想推测,总书记还是希望七人常委。毕竟七人常委少了许多牵制,况且现在的九人常委,至少有一名常委的职务是虚设,完全可以取消,另一名常委的职务,则可以被兼任。

主管意识形态的常委,可以取消。政法委书记的常委,可以兼任—、现在国内大规模的调整政法委书记的措施,就是十分强烈的政治信号。

夏想就在心中愈加清晰地看清了事件背后的真实意图。

叶天南之所以向他通风报信,不是他的魅力过人,也不是叶天南经过几次交手臣服于他,更不是叶天南眼见总理即将卸任而寻找新的阵营,而是叶天南嗅到了非同寻常的政治气息,试图借机从中周旋并且最终获利。

就是说,叶天南不管是从总理之处得知,还是自己看出了端倪,总之,他也敏锐地发现了反对一系想借言论事件,最终达到在换届之时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如果是七人常委的话,会有两名有望进入常委的政治局委员因年龄问题而退出政治局,担任不了常委,也就无法再继续担任政治局委员,常委和政治局委员对年龄的要求不一样。

如此一来,在七人常委的前提下,整个政治局的人数不变,那么将会空缺出两名政治局委员的名额!

雷治学希望大增。

夏想一路上想通了其中的环节,心中对言论事件更加有了主意,本想和卫辛、宋一凡见个面,然后就回吴家住下,不料突然又有了宋一凡要他向蒋雪松打电话的意外事件。

……,蒋雪松的电话一打就通。

“夏省长,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呵呵。”蒋雪松没摆架子,不等夏想说话,他先开口了。

“蒋书记好。”夏想对蒋雪松一直印象深刻,不但深刻,还大有好感,尽管他和蒋雪松交集很少,也不是同一阵营“‘有件事情想麻烦蒋书记一下。”

“我就知道你没事不会打电话来,说吧,在京城有什么麻烦了。”蒋雪松的语气很轻松。

“是这样的……”夏想和蒋雪松也没客气多少,他和蒋雪松也算有交情了,再者,他替宋一凡开口,也底气十足,就简单地将宋一凡的事情一说,着重提了提来一凡的名字和与他之间的关系,并未提及宋一凡是宋朝度的女儿的事实。

“一点小事儿,其实不值得惊动蒋书记大驾,但小凡非说要蒋伯伯亲自过问一下,我怕了她了,就只能劳烦蒋书记了。”

蒋雪松沉吟一声:“我当什么事情,夏省长,你也太小题大做了。”呵呵一笑,又说“行,我让秘书关注一下。”

有蒋雪松秘书亲自出面,等同于蒋雪松本人的意图,在京城之地,基本上就无往而不利了。

夏想刚说了一声感谢,蒋雪松就打断了他的话:“不说没用的客套话,我有一个问题问你,你别敷衍我。”

“知无不言。”夏想很干脆地答道。

“宋朝度是不是要来京城?”

宋朝度人就在京城,蒋雪松有此一问,显然他知道宋一凡是宋朝度的女儿。

当然,蒋雪松的问话是指宋朝度是不是担任京城市委书记,夏想就说:“好像意向是国务院。不是有传闻说是……古书记?”

“糊涂!”蒋雪松说道“要是别人也就算了,偏偏是你,夏省长,我得批评你一句了,怎么可能古秋实担任京城市委书记,亏了你和他关系密切,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