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 (第1/4页)

夏想点头,又用手一指电线杆:“这种木头电线杆,多少钱一根?”

木头电线杆其实就是一整棵树的树干,炭化处理之后,埋在土里也不会腐烂,成本不高,又不重,方便运输到山上,所以山上都用木头电线杆。

“几百元吧,反正不贵。”

“好,我想大概需要100根这样的电线杆,分成两排埋在两个山头之间,电线杆的顶头用竹子做成引水渠,一头连接那个山头,一头连接我们脚下,我想见过农村引水浇灌的人,都知道怎么一回事了……至于细节上如何处理,如何加固竹子,如何连接两头,我不是专业人士,就不乱发表意见了。”

任于海一脸惊愕,不说话,用手在空中对着两座山头,比划了半天,突然一拍旁边的一块石头,大叫一声:“夏县长,我算服了您了,真是好主意,天大的好主意,简直太妙了……我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么简单实用的好办法?”他一把握住夏想的手,激动地说,“我代表旅游局全体员工,谢谢夏县长的高见!”

夏想含蓄地笑:“任局长,你谢我做什么?别忘了,我可是分管副县长,这也是我的份内之事!”

“是,是,我一时激动,让夏县长见笑了。”任于海口服心服,不是假装,他确实被夏想的绝妙主意给震憾了。心中暗暗算了一笔帐,其实开掘小溪节省一点,5万元也能拿下。架设空中水渠,材料费用稍高一些,不过5万元也差不多就能打住,人工费用顶多1万元,也就是说,花上11万元,三石风景区就可以变成有山有水的风景区,少说也能提高一个档次,吸引许多爱水的游客前来!

任于海对夏想的态度大变。

如果说刚开始的态度,是一种表面上的热情和恭敬,现在则是真正的热络和恭谨,还有那么一丝敬佩的心理。夏县长不但年轻,而且也确实有真本事,能想人不敢想,想人想不到的事情,一句话一说,就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任于海就想,要是安县的领导干部都有夏县长的眼光和真本事,都不再瞎指挥,不再外行指挥内行,安县的经济肯定能一跃成为燕市的第一富县。

任于海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句词来表达内心的激动:“夏县长一句话,就是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一个瞎指挥的领导,和一个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并且确实有独到的见解的领导,差别可是太大了。任于海甚至想,要是夏县长早上任几天,说不定投资商的资金就不会被三水风景区拉走!

第227章 李书记和邱县长,都心情迫切

当然,设想是美好的。现实就是现实,无法改变。好在任于海对夏想的引水想法兴奋不已,一心琢磨着回去之后,立刻着手实施。一旦引水成功,可以正好赶到夏天的旅游旺季来临之前,好好地宣传一下三石风景区的新举措,不信还不能提高客流量!

这样一想,任于海心中对夏想再也没有了一份轻视,反而真心地佩服。自己当了旅游局长好多年,三石风景区也来了无数次,也想过缺水的问题,怎么就没有想到引水的好办法?人和人就是无法相比,要不怎么人家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副县长,自己40多岁了,才是一个局长?

不过要是这一次引水成功之后,能把三石风景区的客流提高一成的话,夏县长得了首功,他也应该可以分到了一点政绩不是?机会好的话,说不过可以向上动一动?不是杨副县长病休了吗?休上一段时间,估计就可以直接病退了,到时正好空出来一个副县长的位子……

中午的时候。夏想就在任于海的安排下,在三石风景区吃了一顿饭。在回去的路上,夏想对任于海说了一句话:“任局长,以后还要在饭菜的质量上下下功夫,说实话,景区的饭菜做得很一般。虽然说燕市来的游客在景色吃饭的人并不多,但以后京城或是外地的游客多了,本来玩得挺好,一吃饭却影响了心情,回头客就少了。”

今后十几年,正是国内旅游的兴盛期。但随着人流的增多,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最明显的就是景区的饭菜质量迅速下降,也引发了不少游客的不满。夏想未雨绸缪,不能让三石风景区也走向弯路。

任于海不知道哪里翻出一个小本本,郑重其事地把夏想的话纪录下来。尽管夏想明白,任于海做秀的成份多一些,但被人重视的感觉确实也不错,他微微一笑,副县长虽然和改造小组办公室主任平级,但在市政府里面,到处是头头脑脑。现在下到县里,好歹也管着文教、卫生和旅游三个摊子,说出去的话,不少人也得洗耳恭听。

怪不得连江天也天天盼望着外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