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部分 (第1/4页)

日军在长江中狂丢毒气弹药的事件,让刘家辉只能放弃后续作战计划,集中兵力,先将武昌城内以及周边居民向南疏散。避免万一这些毒气炮弹泄露给毫无防护措施的武昌居民带来危害。要知道这不是几万人,单单武昌居民的数量就达到了十几万人,再加上武昌城周围的大小村庄,需要搬迁的足足有几十万人。

整个搬迁工作,即便是28集团军出动了三个师六个团以及全部的军车协同搬迁,也足足进行了半个多月,才将武昌沿江以及周围的居民搬迁至安全地带。

没有人知道在毒气炮弹会在什么时候发生泄露,也没有人知道那些在援军抵达之前,已经被28集团军各工兵部队先行打捞上来的近千发,却在专业人员抵达之前,因为没有专门工具和人员而无法进行销毁,只能堆积在东湖一个小岛上的毒气炮弹什么时候会发生爆炸。军委会派来的人赶到武昌还是需要时间的。

这些数量巨大的毒气炮弹一旦发生泄露的后果将是任何人无法承受的。弄不好仅仅被打捞上来的这些毒气炮弹,就足以让武昌周围几十平方公里之内,在几十年内寸草不生。这还没有将江中没有打捞上来的那些计算在内。

从刘家辉到最高当局,没有人能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在等待军委会派专门人员赶过来处理这些炮弹之前,刘家辉只能一方面调集所有力量加快打捞速度,一方面紧急对武昌居民进行迁移。尽可能远的搬迁,远离这些已经成为危险地带的沿江区域。

军委会在得知刘家辉开始搬迁武昌居民之后,火速从湘、赣两省抽调大批保安部队和粮食,划归刘家辉指挥。协助搬迁工作。并沿另令沿途各县作好协助搬迁和接待工作。

整个偌大的搬迁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刚刚从日军魔爪中被解放出来的武昌居民很不理解,为什么**胜利了,自己还需要搬迁?尽管刘家辉张贴了大量的布告,但是居民们仍然不理解。

因为**当年为了避免重蹈南京覆辙而在武汉只是做了象征性的抵抗,使得他们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化学武器危害,甚至相当多的人连毒气炮弹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在武昌巷战的时候,因为28集团军有着极为完善的防护系统,知道毒气对这支中**队已经失去作用,又怕动用化学武器招致中**队大规模报复,即便在战局最紧张的时候伴健雄中将也没有下令使用化学武器。使得武昌居民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化学炮弹是什么东西。

对这些化学炮弹的危害一知半解或是压根完全就不明白,在加上几乎所有的中国都有恋乡,死不离乡的习惯,尤其是那些上了年岁的老人。家在破,即便是已经打成了一片废墟,可那也是家。外边在好,但是那不是家。使得搬迁工作举步为艰。即便是刘家辉和许洪亮亲自带领政工人员一家家的劝,也没有起多大的作用。

甚至刘家辉和许洪亮以及派出去做工作的政工人员几次被不理解的居民围攻。直到刘家辉最后干脆下令,将所有不有愿意离家的居民,强行抬上车,那些顽固的,不愿意离家的人才被弄走。

尽管刘家辉在下令强行迁移的时候,部队不准携带枪支,不得扎皮带,不准带任何有攻击性的武器,但是少部分的强行搬迁工作仍然让刘家辉遭到了相当的非议。整个搬迁过程进展的可以说极为不顺。

整个偌大而漫长的搬迁工作,整整持续了多半个月才宣告部分结束。说部分结束,是因为在这半个月中只是完成了武昌城内居民的搬迁,至于武昌周围大大小小的村庄,还没有来得及动手。只是将布告贴了出去。

站在洪山上正勘测地形准备部署防守的刘家辉和许洪亮二人,望着几乎是一眼望不到头,呼儿唤女,哭声震天的迁移队伍。在这半个月的强迁中,在做工作的时候经历过无数漫骂、围攻的刘家辉和许洪亮只能相对无言苦笑。

就在临上山之前,刘家辉在刚一下车的时候,因为领章上的军衔暴露了身份,还被一辆过路,因为抛锚正在停车进行检修的搬迁车上的一位老大娘吐了一脸口水。外加扔了一身明显是不太新鲜的鸡蛋。

刘家辉的遭遇尽管很难看,但是与许洪亮相比还算是好一些的。许洪亮在劝说工作中,脑袋挨了一拐杖,虽然没有什么大事,但是也被打的血流满面,现在脑袋上还裹着绷带。

看着狼狈不堪的刘家辉,许洪亮苦笑道:“总座,这也不能怪这些老百姓激动。在日军手中生活了整整七年,好不容易盼望到了光复,却又因为某些原因要整体搬迁。换了谁也不见得理解。中国的老百姓,尤其是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老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