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从高风险投资中获得可靠的高收益是一对矛盾,但人们有时会忽视这些警告而过分安于风险,从而导致证券价格中包含的风险承担溢价不足以补偿所承担的风险。

总的来说,当投资者风险容忍过度时,证券价格体现的是更高的风险而不是收益。当投资者过度规避风险时,价格体现出来的收益高于风险。

《中庸之道》,2004年7月21日对待风险的态度是所有钟摆式摆动中最强劲的一个。事实上,最近我将投资的主要风险归结为两个:亏损的风险和错失机会的风险。大幅消除其中任何一个都是有可能的,但二者是不可能被同时消除的。理想状态下,投资者会使两者达到平衡。但当钟摆摆动到最高点时,一种风险或另一种风险一次又一次地占据上风。举例来说:

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年初,随着一切进展顺利、资本市场洞开,很少有人预料到损失可能就在眼前。许多必然存在的风险被抛诸脑后。投资者唯一担心的是自己可能会错失机会;当华尔街推出新的金融神话,当其他投资者买了而他们没有买—再假如这个神话的确成真了—那么他们可能就会失去先机。既然没有亏损的担忧,他们也就不再看重低价买进、适当的风险溢价或投资者保护。简而言之,他们当时的表现过于积极。

随后的2007年年末及2008年,随着信贷危机全面展开,人们开始担心世界金融体系彻底崩溃。没有人再为错失机会而忧心忡忡;钟摆已经摆动到人们只怕赔钱的位置。于是人们规避所有哪怕有一点点风险的证券—无论它的潜在收益如何—并转向收益率几乎为零的政府证券。因此在这个阶段,投资者又恐惧过甚、卖出过急,投资组合的建仓也过于保守。

因此,过去几年所发生的一切为我们提供了见证钟摆式摆动……以及大众如何在错误时间做错误事情的清晰机会。当形势大好、价格高企时,投资者迫不及待地买进,把所有谨慎忘在脑后。随后,当四周一片混乱、资产廉价待沽时,他们又完全丧失了承担风险的意愿,迫不及待地卖出。永远如此。

………在我的职业生涯之初,一位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告诉过我,牛市有三个阶段。在此和读者分享。

第一阶段,少数有远见的人开始相信一切会更好。

第二阶段,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进步的确已经发生。

第三阶段,人人断言一切永远会更好。

不必再浪费时间搜肠刮肚了,他已经说得非常全面了。关键是领悟其中的含义。

市场有自身的规律,由投资者心理改变(而不是基本面改变)所致的市场评估指标的改变,是引起大多数证券价格短期变化的原因。投资者心理的变化也呈钟摆式摆动。

形势严峻时股票最便宜。沮丧的前景令投资者裹足不前,只有少数精明勇敢的便宜货猎手愿意建立新的仓位。或许他们的购买行为吸引了某些注意,又或许前景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沮丧,无论如何,市场开始有了起色。

随后,前景似乎变得逐渐明朗起来。人们开始意识到正在发生的进步,成为买家不再是那么难以想象的一件事。当然,随着经济与市场脱离危险,人们买进股票的价格逐渐反映股票的公允价值。

最后,人们开始被胜利冲昏头脑。受到经济以及企业表现进步的鼓舞,人们开始踊跃地推测未来。人群激动(并且嫉妒)于早期投资者斩获的利润,迫切希望分一杯羹。他们无视事物的周期性,断言收益将永远存在。这就是我为何喜欢“智者始而愚者终”这句古老谚语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在大牛市的最后一个阶段,人们开始假设繁荣期将永远存在,并愿以在此基础上确立的价格买进股票。

《你不能预测,但你可以准备》,2001年11月20日在我初次了解牛市三阶段的35年之后,在次贷的缺陷已经暴露、人们担心危机将会蔓延全球之后,我总结出了它的对立面—熊市的三个阶段:

少数善于思考的投资者意识到,尽管形势一片大好,但不可能永远称心如意。

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势态的恶化。

人人相信形势只会更糟。

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迈入这三个阶段中的第二阶段。到处都是坏消息和坏账冲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新产品、杠杆、衍生品、交易对手风险以及盯市会计准则的内在危害。无法解决的问题似乎越来越多。

总有一天我们会达到第三阶段,人们对解决问题不再抱任何希望。不过,除非金融世界真的就此结束,否则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