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d米d花d书d库d www。7mihua。com

书名:农民、公民权与国家

作者:张英洪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英洪,出生于湘西农村。研究员,法学博士。现居北京,主要从事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尤其关注农民的基本权利、自由尊严和社会正义。主要著作有《给农民以宪法关怀》、《农民权利》、《认真对待农民权利》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公民权理论为分析框架,以湘西农村为主要考察对象,以土地制度和农民身份的变迁为主线,考察和分析当代中国农民公民权的演进逻辑。作者提出当代中国农民的身份经历了阶级化、结构化、社会化和公民化四次重大变迁,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程度最终取决于国家发展公民权的进度。作为第一部以公民权为视角研究农民问题的专著,该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书摘正文:

第一章导论第一章导论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我之涉足并倾情于农民问题研究,缘起于个人多年来对农民命运与国家治理的历史沉思、现实困惑、未来憧憬和理论追寻。

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个学者都跋涉于人类思想的山川间。人类的历史知识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也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基础。历史的头脑是一个优秀的学者所不可或缺的。〃历史的确证实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除非一个人摈弃细枝末节,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否则,在科学中就不会有任何伟大的发现。〃参见M�R�科翰:《人类史的意义》(TheMeaningofHumanHistory),(拉撒尔)欧潘考特出版公司1947年版,第210页。转引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刘北成、郭小凌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ArnoldJosephToynbee,1889—1975)在著名的《历史研究》中,考察了人类文明的起源、文明的成长、文明的衰落和文明的解体。在他先计算出21种文明、后又重新统计出的31种人类文明的比较研究中,中国文明被列为独立的不从属于其他文明的5种文明中的一种。参见[英]阿德诺·汤因比:《历史研究》,刘北成、郭小凌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在对人类事务的研究中,汤因比延续了波里比乌斯(Polibius,公元前210—公元前128)的观念,认为〃在一个时间和空间均已统一的世界上,对人类事务的研究若想取得成效的话,就必须从广阔的视界入手〃[英]阿德诺·汤因比:《历史研究》,刘北成、郭小凌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著名的全球通史专家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1913—2004)认为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66页……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解释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的诸因素中,提到了有助于中国文明连续性的庞大人口和农业生活方式,他对〃头戴草帽,在麦田或水稻田里辛勤劳动〃的典型中国农民形象印象深刻,他认为中国农民〃至少占总人口的五分之四,他们用自己宽厚的背脊,担负着供养城市居民、朝臣和士兵的重荷〃同上,第68页……毋庸置疑,农民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承者。

第2页:

农民的命运与国家的治理息息相关。换言之,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强盛,与农民的生存状况密不可分。历史上,农民在〃太平〃与〃乱世〃之间,选择〃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他们近乎宗教般虔诚地渴望〃太平盛世〃。中国农民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国泰民安〃四字高度浓缩了中国人心目中〃国〃与〃民〃密不可分的关系。

〃国家〃这一概念在中国,至少有三种意涵:一是〃国〃与〃家〃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即所谓〃家国不分〃,〃国〃离不开〃家〃,〃家〃也离不开〃国〃。正如卡尔·马克思指出的那样:〃政治国家没有家庭的天然基础和市民社会的人为基础就不可能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