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3页)

刘备以前的团队全是些实干型人才,单一结构的团队往往没什么效果。如果想出成绩,就需要有一些智力型人才,俗称“智囊”。团队在智囊的帮助下,方向就不会错;方向不错的情况下,实干型的人才的努力就不会白费。

职场里,如果一个经理、一个老板只知道蛮干,那肯定是没有什么好的结果。想有好的结果,就得有智囊型的人才,指出正确的战略发展方向,实干型的人才去实现战略目标,这样做才能够让团队走得更远。

想成功,想大成功,就得学会用人,尤其是各种人才的组合搭配。蛮干在这个社会里是没有指望的, 只有智囊型人才规划好方向,实干型人才去实现,这样的人才结构组合才是最佳搭配。

刘备点魏延,给青年一平台(1)

三国典故:汉中王点魏延守汉中

刘备吞并益州公司后,转过来动汉中公司的主意。此时的汉中公司,是由曹操公司的经理夏侯渊管理。刘备带着人到了汉中市场想把夏侯渊挤兑走,却没想到,夏侯渊真的很厉害,几下子折腾就把刘备逼得无法动弹。

夏侯渊逼得刘备进退两难的时候,刘备公司的一位老经理,用计给夏侯渊下了个绊子,夏侯渊一下子赔了个精光,汉中市场丢了不说,连命也搭上了。

曹操这个时候急了,马上带着大队人马到了汉中,想把刘备挤出汉中市场。刘备刚刚收购益州公司,钱粮跟不上,但拼命地守着汉中。曹操一时间也搞不定汉中市场,无奈下就退出了,刘备顺理成章地接管了整个汉中市场。

该回公司本部成都了,得挑一个人来守汉中。刘备选择了一个谁都没有料到的干部,魏延。刘备让魏延守汉中,公司里的人一个个都不敢相信,按道理,应该是张飞接管汉中市场担任CEO,怎么刘备会让一个毛头小伙子魏延担任汉中的CEO呢?

刘备问魏延,如果曹操自己来抢市场,你怎么办啊?魏延说,我请老大回来一起守。刘备接着问,要是曹操只派个经理来呢?魏延说,那我就把他赶出去。刘备笑嘻嘻地带着人回了成都,让魏延管理汉中去了。

刘备为什么重用魏延?

魏延原来是刘表荆州公司的一个干部,荆州公司被曹操收购时,魏延一肚子不乐意,想请刘备接管荆州公司。曹操追得太紧,刘备不敢接管荆州公司,只能继续逃命。刘备逃了,魏延也离开了荆州公司,跑到长沙公司韩玄那里做了干部。

曹操在周瑜那里吃了大亏,逃回北方。刘备等曹操走了后,赶紧在荆州抢市场,到长沙时,碰到魏延,魏延一看是刘备,赶紧把韩玄的长沙公司偷卖给了刘备。此后,魏延就一直跟着刘备到处打市场。

魏延是个小青年,做事情比较火爆,但魏延对刘备却忠心耿耿,刘备到哪里,魏延就跟到哪里,指哪打哪,丝毫不含糊。刘备对魏延相当满意,看得出来,魏延的水平还确实不错。

抢了汉中市场后,按照常规,应该把汉中公司交给张飞管理。可刘备并非这样想,自己跟关羽张飞都六十多岁了,做不了几天事情,如果让张飞担任汉中CEO,现在不培养年轻干部,等到自己跟关羽、张飞老得不能动时,公司就没有接班经理人了。

让魏延担任汉中公司CEO有两个好处,一个是魏延对自己忠心耿耿,另一个就是魏延年轻,应该让年轻人上来,老家伙们得让点位置给年轻人发挥发挥。

年轻人当中,能力最出众的就是魏延,虽然魏延脾气确实有点火爆,但总不能光顾着眼前,却忘了以后的事情。与其以后让魏延当经理,不如让魏延在CEO岗位上先磨练磨练,压压脾气长长能力,等魏延真正能做好CEO时,蜀汉公司的发展就有指望了。

这样一想,刘备就让魏延担任了汉中的CEO,尽管公司里很多人私下都在议论纷纷,但谁也不知道刘备为什么这样做,实际上刘备考虑的是蜀汉公司发展的人才梯队建设问题。

现代职场启示

刘备点魏延,给青年一平台(2)

古来就有“人往高处走”一说,跳槽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人才流失已成为了企业最痛心疾首的事,花时间花精力培养起来的业务骨干不久却成为了对手公司的“新宠”,不光带走了客户资源,甚至还可能是商业机密。于是,“不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成了当家老大们的座右铭,多少带着亡羊补牢式的自嘲。

刘备同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关羽张飞二人,虽然是拜把子兄弟,一起白手起家打江山,对自己的忠心当然也不在话下。但人若是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