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部分 (第1/4页)

正大光明的过去看就是了。何必要用卫星呢。”这个时候赵立反倒是走到了那些记者中。

“这一次的卫星发射主要就是为了一些没有信号的地区提供信号,哪些地方没有基站。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东西用来进行通讯联系的建立,只要能够建立起通讯,我相信灾区救灾的进行速度将会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这个时候不光是救灾,如果出现比如人员失踪的事情。以前在人烟罕至的地区还真的没有办法去寻找,但是现在不同了。只要是用我们的天讯手机,在荒漠地区都可以快速定位,这样的话吗,我们的救援人员也可以很快的知道对方的位置,实施救援就容易很多了。而且我还有一点没有说,这个卫星的所有的通讯实验都是加密的,用我们塞伯坦科技的加密技术,这样你们的所有的通话也就不用担心被外国人监听了。”

还有一句话赵立没有说,不用担心被外国人监听,但是在国内,如果想做坏事的话,那么被监听也是正常的事情。

“这一个巨大的卫星,十二吨这中间可以搭载的东西不少啊!看样子赵总你所图不小啊!”一个懂技术的记者站了起来,上下打量着这个卫星的结构图。

“那是因为,除了提供通讯,我们还提供无线网络啊!”赵立哈哈大笑的看着这些人。“我们会在救灾的时候,给救灾部门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虽然这个网络的网速比不上正规的有线网络,但是在这个灾区也算得上是一种助力了。所以这个东西才有十二吨重,因为这个中间还必须要搭载一个服务器,并且还必须要将这个服务器送上去,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服务器才行,还有这个卫星要适应救灾,就必须要变换各种角度,需要的就是在这个卫星上搭载足够多的燃料,要不然变轨什么的可没有一点办法!”

要知道很多的卫星都是因为燃料耗尽变成了一个固定卫星,根本就没有一点的挪用的可能。

赵立这边仅仅只是在这里公布这个卫星的事情,那边就看到了整个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画面。

“诸位这就是这一次的卫星发射现场,我们的这一次发射采用的是全新的技术,用的是电磁技术进行的发射。可以将这个发射部送入太空,随后发射部解体。将卫星送入指定的轨道!”

虽然只是简明扼要的说明,但是这其中的消息无疑代表着一些技术细节。

“你是说你们采用的是电磁技术。也就是说你们已经掌握了电磁轨道技术?整个轨道就是一个电磁轨道?用它来加速整个轨道,让你的这个发射部升天?”那名懂行的记者已经是惊叫着站了起来。

要知道在美国和其他的那些电磁武器,最多也只是发射几公斤或者是十几公斤的玩意,最多不过一百公斤以下。

这个中国的轨道竟然弄了一个发射轨道,而且还是一次就要发射十二吨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东西不用在这种航天科技上,如果用在那个武器上呢?

要是将这种巨大的十二吨的玩意弄上天,那么如果集中在一个比较小的玩意呢?

比如一百公斤的小玩意呢?要知道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如果只是加速到几公里每秒的速度。那么那种小玩意能加速到多快?

这个时候他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至少对于这些人来说,这个巨大的电磁轨道其实就是电磁轨道炮的放大版,如果说中国真的掌握这种技术,那么距离他们生产出电磁轨道炮可就没有多少距离了。

“发射这种发射部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其实很难,而且这种设备我们是将其放大到这种三公里长的加速轨道上才实现的发射,正如你们所说我们是掌握这种技术,但是要将这种技术用来制造武器什么的。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技术最多也就是用来发射一下卫星,想想看,要将三公里大的东西浓缩成一把枪的大小。这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啊!”吴部长在那里谈笑风生的说着,这些问题其实复杂研究的研究人员早就想过了,而且他们也曾今被军方的人询问过这个问题。所以在这方面他们确实是有过考虑的,但是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知道这个东西是更加不可能的。因为这个中间的巨大的鸿沟可不是这种单纯的说什么微缩就马上可以微缩的。

要知道有些东西从小放大是有难度的,但是有些东西从大变小难度个呢各大。

“那么这个……”

看到吴部长的稿子也差不多了。赵立这才走了出来。“其实这个东西就是我们塞伯坦科技的产物,这个东西是我们主张设计的,所以在设计方面呢,我比较有发言权,这个电磁轨道呢主要起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