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 (第1/4页)

赵佶笑呵呵地摆摆手:“不打紧;百废待兴,这件事就交给沈傲去做,他要什么,尚书省和各部都给一点方便,教习、学规、还有操练的器械都不能耽误。”

尚书省本就管着六部,算是六部之首,专司执行,李文和连忙道:“这个好说,微臣一定尽量给沈大人方便。”他小心翼翼地瞧了沈傲一眼,对这个沈楞子有点儿畏惧,哪里敢不给他方便,沈楞子不找他的麻烦就要阿弥陀佛了。

蔡京淡淡然地道:“陛下,武备学堂建起来是否有些不妥,毕竟有些颠覆了我大宋的常规。”

赵佶看了沈傲一眼,道:“沈卿,你来向太师解释吧。”

沈傲点头,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座之人原本也有点不以为然,可是听说入学的都是童生、秀才,倒有不少人释然了,说来说去,这武备学堂原来培育的还是文武双全的人才,如此一想,阻力就不大了,文人歧视武人,不是说武人是大老粗,而是认为他们不读书,不懂得圣贤的道理,那些入学的学生都是读书人,士林那边就算有非议,终究还会陷入争议之中,不致一面倒的口诛笔伐。

沈傲口干舌燥地说完,赵佶含笑道:“诸卿还有什么异议?”

话说到这个份上,又见官家和沈傲两个兴致勃勃,此时提出异议不啻是要跟官家和沈傲打擂台?就算心里有意见,也无人敢站出来反对了。

“那就这么办了,门下省那边拟出旨意来,让朕来过过目,至于沈傲嘛,你也多费费心,尽快拟出一个章程送到宫里来。”赵佶最后拍板,显得兴致更浓,随后说了几句闲话,今日这小朝议才算尘埃落定。

等所有人都走了,赵佶将沈傲留下,对沈傲道:“朕既是祭酒,你就要做出点样子来,否则连朕都跟着你蒙羞,知道吗?”

沈傲应下,露出苦笑,道:“陛下,我是不是该去见见太后?”

赵佶道:“又陪着太后打叶子牌?你这家伙真当自己闲着无事吗?偶尔陪太后玩玩也就是了,别老想着玩,好好看着武备学堂和鸿胪寺吧。”

沈傲笑呵呵地道:“陛下,安宁的年纪不小了……”

这句暗示算是让赵佶明白了,原来这家伙是惦记着自己从前的承诺,赵佶没好气地道:“你还怕跑了不成?实话和你说了吧,时间拖得越久,太后那边点头越容易,反正太后要为安宁选婿,朕都在这边挡着,你还用得着怕人跑了?少跟朕玩花样,给朕好好写个章程出来,朕等着过目。”

第404章 大宋特色的老油条

章程这东西,沈傲没写过,一方面要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另一方面也要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表达出来,沈傲总觉得用古文有点儿为难,可是若是用白话文,赵佶那边肯定要训斥,因此只好寻了许多前人的章程来,依葫芦画瓢,慢慢地把自己的想法添加进去。

除了忙着写出一个章程,沈傲还要管着鸿胪寺,另外又懊恼着安宁的事这陛下的心意是隔三岔五的变,也不知道何时是个头,眼下蔡京那边总算消停了,谅他们也没这个胆再在这个时候闹什么幺蛾子,看清眼下的局面,蔡京自然也是小心翼翼,沈傲也寻不到他的把柄,再者说了,若是没有一击致命的机会,沈傲这个时候也绝不会乱动,至于蔡京,也知道沈傲如日中天,不愿触这个霉头,所以这几日,二人遇见,也都是客客气气,把手畅欢。

沈傲就琢磨着趁这机会,把安宁的事办了,可是赵佶那边又突然不肯放松,倒是让他一时琢磨不透了。

一边坐堂一边想着心事,那一边同文馆主簿杨林小心翼翼地踱步进来,悄悄地站到一侧,也不吭声。

沈傲抬眸道:“怎么了?”

杨林道:“还是倭人那边的事,大人,这一次只怕我们想不放人都难了。”

沈傲心情不好,阴着脸道:“不要卖关子,有什么说什么,是不是礼部那边还不肯干休?你去和他们说,就说我说的,鸿胪寺做事,还轮不到礼部来指教,有什么官司,就是打到宫里去,我也未必怕了他们。”

杨林微微摇头道:“只是这几个留学生中有一人非同小可,此人叫源赖清,乃是倭人国内最大的家族首领之子,他的父亲不久前为倭人国主平定了叛乱,如今在倭国如日中天,倭使那边一开始不肯说出此人的身份,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可是如今也没有顾及了,只是希望我们能够放了源赖清,至于其他的,我大宋如何处置,他们也不过问了。”

“哦?源赖清?这个名儿好啊。”沈傲饶有兴致地笑了笑,随即道:“这人,我不点头,谁也不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