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部分 (第1/4页)

……

杭州……

如今的杭州,比泉州不遑多让,这里本就是富庶之地,又是海政的重要几个口岸之一,从各地流入这里的商贾不计其数,无数的银钱汇拢在一起,发生了巨大的力量,那港口处的川流不息装载货物的脚夫,连绵不绝的货栈,还有城中宽广的泥路,都展现了这东南第一大膏腴之地的风韵。

皇上病重的消息也不禁传到了这里,整个杭州城也为此担惊受怕了一阵,原因无他,杭州的今日是海政带来的,而支持海政的就是辅政王,辅政王的背后便是当今皇上。可是眼下皇上病重,整个朝廷必然会出现一个新的格局,新君若是登基,免不得要改弦更张,若是重新废黜掉海政,只怕大家都没有饭吃。

因此各家的商业协会都在打探消息,对他们来说,海政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是断不能废的;一些消息灵通的,也将不少辅政王与太子的关系透露出来;这些消息飞快的传播,让更多人不禁皱眉。若是新君当真即位,废黜海政只怕也是稳打稳的了,只是不知辅政王肯不肯站出来替大家斡旋。

可是随即一想,辅政王未必能起什么效果,毕竟这二人的关系本就是僵着,将来的新君正是因为与辅政王有仇隙,所以才会废黜海政,辅政王就算站出来,又有什么用?

有了这许多流言,杭州城霎时萧条了几分。可是随即,北地大捷的消息也接踵而至,这消息又是大大的利好,辅政王这功劳实在太大,可谓是恒古未有,北地的三雄,如今吞灭的吞灭,依附的依附,这天下算是安定了。

依着现在辅政王的声誉,就算新君登基,也未必不能分庭抗礼,看来这海政也并非是大家所想象中的那样风雨飘摇。

正是大家惊疑不定,纷纷猜测的时候,不少商贾已经开始相互走动,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人的能耐,如今这些商贾因为海政的因素,早已结连成了一股新兴的力量,在朝廷里,他们借助同乡的关系,已经结交了一大批人,在这苏杭也都是富可敌国。更不必说钱的能耐可以通天,只要能维护住他们的利益,便是惊起惊涛骇浪,也未必没有可能。

几十个大商业协会已经开始在暗中串联,这些人很是小心翼翼,不过加入的人却是越来越多,不止是杭州,连苏州、泉州、番禺、通州的商贾也纷纷加入,互为呼应,彼此的关系在一个共同利益之下已经开始连横起来,就在这杭州的通恒商业协会,陆续到会的人居然有五百余人。

五百人中,有一掷千金的大商贾,有名望甚重的名士,也有不少江南本地的士族。他们因为同一个目的走到一起,先是激烈的讨论,随即是义愤填膺地拍打桌案争吵,最后,有人站出来,几乎是赤目大呼道:“事到如今,还怕杀头吗?咱们的身家富贵是怎么来的?一旦废黜了海政,大家的家业还能保全吗?既然如此,不管朝廷如何,这海政一定要持续下去,也非持续下去不可,谁敢废黜,便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不共戴天!”

许多人纷纷呼应。

这些人,其实都是海政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的身家都维系在这海政之上,一旦朝廷改弦更张,对他们就是晴天霹雳。

那先前大声疾呼的人继续道:“既然如此,辅政王就必须当国,辅政王若是完了,海政也就完了。”

这句话实在是悖逆到了极点,可是偏偏在场的人却都是无动于衷,对这些商贾来说,牵动海政就是断他们的财路,这么多年的辛苦经营,岂能说付诸东流就付诸东流?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让他们回到过去,倒不如杀了他们。

况且能挣出这么大家业的人,谁的胆子都不小,正是有常人没有的胆魄,才能打造如此大的家业。为了挣取一倍的利润,他们就敢无视一切国法,更何况是眼下关系着存亡的事。

第946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不止是苏杭,几乎各地的口岸,数十上百种的周刊隐隐之间都开始有了火药味。

自从遂雅周刊大火之后,随着海政的拓展,各种周刊也开始兴起,沿海口岸以及各地的路府郡治几乎都有数份周刊同时刊发。

有遂雅周刊起头,在这大宋也已经有了为数不少较有影响力的周刊了,除了说故事,和让读书人写一些花团锦簇的文章,一些周刊索性放大胆来,逐渐的开始抨击一些时议,不过大家都是生意人,不过这些抨击时议的文章,大多都是各地的清流名士代笔,朝廷那边,就算是想禁止,多半下头也报之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官僚这东西一向都是如此,只求做事稳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