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咱俩就一家一半吧 (第1/2页)

栓柱吃过早饭,把家里的事都安排好了,把桌椅板凳,盘子饭碗 ,该送的送 ,该还的还。忙完这些,已经过去大半个上午了。

然后,他就急忙去了桦树大队找曹玉发借钱去了。

曹玉发看见拴柱还是那句老话:“兄弟,你可有日子没来了,老蒯,炒两菜,俺哥俩整两盅!”

曹玉发也六十多岁了,两鬓斑白,连背都有些微微的驼了。

栓柱也没客气,于是哥俩进屋唠嗑,曹大嫂忙着炒菜做饭去了。

栓柱见屋里没别人 ,就把来意和曹玉发说明了:“我找大哥借二百块钱救急。但一时半会我还不上你!”然后就把昨天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原来是这么回事!”曹玉发昨天也在拴柱那喝喜酒,知道接亲的马车回来的迟了,差一点错过了良辰。却不知道起因是武凤琴坐地起价了。

“哎!”曹玉发叹口气:“一时半会还不上倒无所谓,那是给三小子娶媳妇用的,眼下媳妇还没谱呢,不着急,但听你的话音,饥荒还不少咋的?”

栓柱点点头:“算上这二百,有将近八百!”

曹玉发点点头说:“你们家新说个媳妇,家里就余生一个吃闲饭的,四个劳力,临江大队也算是富裕大队,到秋一个人就算剩一百五十块,刨去吃喝拉撒的,一年还四百不错了,这饥荒够还两年了!”

栓柱苦笑一声说:“这得是好年头,再说当年媳妇当年孩,又是怀孕,又是生产的,你能拿她当一个劳力使唤?”

“我还把这茬忘了!”曹玉发皱紧眉头说:“你这是瘦驴拉硬屎啊!说媳妇也得量力而行啊!”

“光宗就喜欢武凤琴,武凤琴就喜欢自行车手表,你说有什么办法?”栓柱摊开双手,叹息一声。

“看着光宗也挺精明的一个小孩,怎么能在一辈子的大事上犯糊涂,太不理智了!”曹玉发说完,看着栓柱哈哈笑了。

这些话,想当年也对栓柱说过。如果栓柱当年理智的话 ,就没有现在的称兄道弟了,没准早成了自己的女婿了。

繁衍生息,靠的就是最原始的冲动。不管多理智的人,碰上感情的事都容易犯糊涂。

两口子都是上辈子的冤家,不是冤家不聚头!

“大哥,我都想好了,过年大队要去罗北的建设兵团买绵羊,要搞副业。听说那玩意挺挣钱,一年能剪一次羊毛,还能产一只羊羔子!几年就发展起来了。”

拴柱都想好了,光宗结婚就拉了八百饥荒,光祖还要结婚,余生还要上学,还要说媳妇,就自己在卫生所挣的工分,根本不够用 。

余生还小,要趁自己能干动的时候,抓紧给他攒点钱,要不等以后老了,余生遇到困难,哥哥们未必肯帮忙!

忙乎一辈子,到自己儿子用钱的时候,两手攥空拳!

这些话,拴柱是不会对曹玉发说的,就算两个人关系再好,有些话也不能说出口。

中午的时候,干活的人都回来了,曹家一大家人,其乐融融,娶了两房媳妇,还能在一起这么团结,也说明曹玉发管家的能力还是相当强的。

吃过饭,曹玉发小声和老伴说了栓柱要借二百块钱的事,曹大嫂连连摆手:“别着急,你们哥俩再喝点茶水!”

要不是几十年的交情,拴柱对曹玉发两口子了解至深,还真以为她这是不想借呢!

等到孩子们都上工走了,曹大嫂穿上鞋,撅着屁股,把门灶子(屋里炕墙下面,靠近炕头那边扒开的灶坑,烧火取暖,它是不走锅台的)上面堵着的碎稻草扒开,伸进胳膊,费力的掏出一个小泥坛子来。

从里面掏出一沓票子来,查出二百,交给了栓柱。

“可不敢让这帮小崽子看见我藏钱的地方!”曹大嫂藏钱的地方背着自己的儿女,都不背着栓柱,可见对他是多么的信任。

当栓柱把二百块钱交到武凤琴手里的时候,她吃惊的睁大眼睛。

昨天白天她想的还挺好呢,只要自己晚上不脱衣服,不上炕,刘光宗就没办法。

只要他心急火燎的,这钱就能到手。

她还是太天真了,光宗要是连一个女人都制服不了,这几年兵岂不白当了。

今天一天,武凤琴都非常沮丧,怕自己的心机白费了,这钱泡汤了。

没想到拴柱竟然真的把钱给她了,而且还笑呵呵的说:“答应你的,肯定少不了!”

第二天,武凤琴高高兴兴的和光宗回了娘家。

回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